卜算子·惜海棠(1 / 2)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片片花瓣如蝶翅那樣輕盈,點點花朵像血液一樣鮮紅。如果說老天爺不是愛惜海棠,為何給她這千嬌百媚的顏容。

早晨看見樹上花兒正繁茂,傍晚看見枝頭花兒已稀少。如果說老天爺真心愛惜海棠,為何總用風吹雨打將她侵擾。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南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著有《後村詩話》等。論詩推重陸遊和辛棄疾,崇尚豪放風格,主張詩歌要有情趣。《後村詩話》保存了一些宋人詩集中沒有的作品。《四庫全書》稱:“宋代諸詩,其集不傳於今者十之五六,亦皆賴是書以存。”一生致力於抗金複國大業,卻屢遭當權者的排擠、壓製和迫害。

鮮花早晨還是活生生的,到了晚上就不存在了。一陣微風吹來,一陣風雨過後,繁花滿地,回到了它的源頭。花落如歸。劉克莊為什麼惜花,因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無奈。

劉克莊還有一首詞,專寫海棠。兩詞同一寫花,而角度各異:

盡是手成持,合得天饒借。風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做暖逼教開,做冷催教謝。不負明年花下人,隻負栽花者。

“巧”,花的生色真香如在目前,包含著花的氣韻美和內在美。“百種千般巧”,是造化的有情。“雨洗風吹了”,是造化的無情。

正確的答案則當在它們兩者之外。推而廣之,世間萬物也莫不可作此一問,無異於一篇以花事為題的“天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生、世間一切好的事物都是不耐久的,但是自然,人,豈能無情?劉克莊從中看出了人世無常,天公無情。

太陽不是生物,但是有生命。自然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也就是有情。

如果自然無情,為什麼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什麼四季輪回,花開花落。同時也有一個問題,如果自然有情,為什麼花開花落,生死輪回?

人是時間的賦形,比流水更真切,比夜雨更緊迫,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我們就老了。上天造出美好事物,卻又一一打碎給人看。

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初,寧王惜花,以紅絲連綴金鈴,係於園中花梢之上,有鳥鵲來,即拉鈴驅之。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竟為遨遊。

吳越國錢武穆王妃每春均往陌上觀花,錢王在降宋後奉詔去北,行前派人致書觀花。未歸的王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淒然,蘇軾以為其詞鄙野,曾改為陌上花三首。其中一首是:“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明人王世禛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豔稱千古。”名花美人,此王癡情,此妃有幸,此花終得知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