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劉堂

江讀著書百

法江西高校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讀書百法\/劉堂江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7(書魅文叢·第2輯)ISBN978-7-5493-3580-0Ⅰ.①讀…Ⅱ.①劉…Ⅲ.①讀書方法—通俗讀物Ⅳ.①G792-4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67925號責任編輯宋美燕黃倩裝幀設計鄧家玨排版製作鄧娟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郵政編碼33004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編輯部電話(0791)88595397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書

魅開本850mm×1168mm1\/32文

叢印張7︵

第字數145千字二

輯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3580-0讀

書定價19.80元百

法贛版權登字-07-2015-577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書是有魅力的———“書魅文叢”策劃者言邱建國在我身邊或離我很近、很遠、不近不遠的地方,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喜歡書,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喜歡與人分享讀書的快樂。他們把書當作了陽光、空氣和水,不能離開須臾。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跟書密切相連:有點錢就用來買書,有點時間就用來看書,一息尚存就用來愛書。

這樣的朋友,說書是他們的生命,極端了,畢竟人活著是第一位的;但要說書是他們的第二生命,我認為不過分。甚至可以說,他們活著,是為了讀書;沒有書給他們讀,他們大抵是活不下去的。這樣的人,我們叫他們讀書人、愛書人,或者讀書種子,形象一點的叫法是書癡、書蟲。

有人問,書有這麼大的魅力嗎?這麼問的人肯定不是讀書人,沒有享受過讀書的樂趣。這樣的人也會讀一些書,那一般是衝著顏如玉、黃金屋去的,或者把書當成“進步”的階梯。他們讀的是書中的字,他們不知道更美的風景在字裏行間。

書是有魅力的,書的魅力是思想的魅力、科學的魅力、意趣的魅力、風情的魅力。我堅定地認為,書裏麵是藏著鬼的,每一書是

本書裏麵都有一個鬼或幾個鬼。妖嬈的女鬼,幽默的男鬼,活潑有魅

的小鬼,嚴肅的老鬼,各種鬼都有。但不是一打開書這個鬼就會力的

歡躍著跑出來。他(她)需要你讀進去了,就像穿越了《哈利·波1

特》裏麵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你身上慢慢沾上了這本書的鬼氣,鬼才會慢慢在你麵前現身。在鬼眼裏,你因為讀了這本書,接受了書裏麵的思想和氣息,你也成了他(她)的同類了,他(她)才會願意跟你交談,甚至跟你做朋友。

書中的鬼,你叫他(她)精靈也不會錯。

據說晚上讀書,更容易與書中的鬼相見,交談會更酣暢。這就是很多人喜歡晚上讀書的原因吧。

為什麼有些人嗜書如命?就是被書中的鬼迷住了心竅。手不釋卷,欣然忘食,通宵達旦,這些讀書人的癡迷勁,其實就是鬼上身了,欲罷不能。

很多朋友喜歡把讀書的樂趣與人分享,把買書的樂趣、淘書的經曆、讀書的感悟與同道分享,寫了很多這樣的“書話”。也不斷有這樣關於書的書出版。2014年年初去京城出差,與久違的好友孫衛衛見麵,聊到讀書,聊到他和作家安武林出版的《喜歡書》《愛讀書》。這兩本關於讀書的書是由一家文化公司策劃,在我社出版的,現在不印了。衛衛問我是否願意重印。我想僅僅重印意思不大,不如策劃一個係列,不僅將這兩本書重新出版,而且收錄新的書稿,慢慢作為一個品牌來做。跟衛衛商量了一書

魅下,就取名為“書魅文叢”,寫書的魅力與讀書人的癡迷,這就是文

叢︵這套叢書的定位。

第二

輯書是有魅力的,好讀書者還大有人在。希望更多的人喜歡︶·讀書,越多越好。

書百

法2

序莊之明我愛書。書是風帆,把我推向浩瀚的大海。書在我麵前展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蒼莽的宇宙。書是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在這裏,我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和曆史前進的腳步聲。我撲在書上,眼前再現了先哲的英姿,耳邊響起了人民的心聲。書幫助我放眼世界,洞察社會,了解人生,使我從中獲得知識、智慧和才能。

我愛書。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書教我辨別真與假、善與惡,分清愛與憎、美與醜。書是我的忠實伴侶。苦惱時,書給我安慰;迷惘時,書給我信念;消沉時,書給我激勵;閑暇時,書給我樂趣。“書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賦予我們的規勸和慰藉,質同金玉,價值無量。”(約翰·盧保克《讀書的樂趣》)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上四十億男女老少,都離不開書,不可想象,假如世界上一天沒有書將會成什麼樣子。

目前,世界上對於讀書方法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閱讀學。讀書,蘊含了認知、理解、記憶、速度、比較、鑒賞、創造等閱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要想讀有所獲,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大家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謂“讀書百法”,是就方法之多而言。或精讀,或博覽,或慎思,或好問,或質疑,或篤行……隨著年齡增長和序

閱曆漸廣,讀書的興趣和方法也會隨之變化。讀書百法,因人3

而異,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同,而恰當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堂江同誌的《讀書百法》一書,不僅為廣大青少年讀者提供有關讀書的許多寶貴材料,更重要的是通過介紹名家讀書的故事,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和帶有規律性的一些東西,對於指導青少年更有效地讀書、提高學習效率大有裨益。

法國作家左拉說:“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然而,書海無垠,知識浩繁,窮我們的畢生也不可能盡收眼底。博與專的結合,知與行的統一,尤為值得提倡。

古往今來,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都重視知識的積累,因為金字塔的高度是與其底麵積成正比的,要想有所成就,沒有廣博的知識、紮實的基礎和深厚的功底是不成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中學時代就喜歡讀書,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麵的書。他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學習時,又係統閱讀了哲學家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培根、休謨、笛卡爾、康德和物理學家牛頓、拉普拉斯、赫茲等人的著作。由於有了廣博的學識和雄厚的知識基礎,愛因斯坦終於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書立了劃時代的科學理論———狹義相對論。我國漢代著名思想魅

文家王充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叢

︵第目盲耳聾鼻癰者也。”王充本人一生讀過近一萬三千卷書,二

輯︶·“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寫出《論衡》這部偉大著讀

書作。泛覽百書,涉獵諸篇,可以為“術業有專攻”提供豐沃的土百

法壤。但是,生命有盡,學問無邊,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4可能門門精通,所謂“博覽”也是有限度的。盡管世界上的書籍卷帙浩繁,汗牛充棟,但真正稱得上經典名著的,為數不多。

所以,閱讀中外古今的名著,閱讀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有定評的作品,不僅是一種高尚的享受,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了解人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誠然,若立誌不長,用心不專,昨攻文史哲,今學數理化,明天又想鑽研財經和法律,“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難免光陰虛擲,一事無成。所以,既要“博覽群書”,又要“讀破一卷”,選準目標,專攻一門,這是名人大家做學問的經驗之談。我國學者範文瀾先生說,他做學問就是從專攻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入手的。

他通過讀這種南北朝的關於古代文藝理論的名著,不僅係統地掌握了古漢語,而且對於古代曆史、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魏晉前中國文學史、天文地理等都有所收獲。範先生的《中國通史》正是他“術業有專攻”的碩果。

知識就是力量。“人類的智慧就是快樂的源泉。”(薄伽丘語)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接受信息,開闊視野,啟迪思路,活躍思維,發展智力。古人說:“非學無以質疑,非問無以廣積。”學問和知識是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得來的。思,才能辨其得失;問,才能明其所以。我們既要善於在已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發現它們的內在聯係,使自己更快步入新的知識領域,使所提出的“為什麼”得到“是什麼”的答案。又要注重讀書與實際相結合。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飽學之士”劉羽衝,讀了一部古代兵書即自稱可統帥十萬兵馬,結果征巢土匪時“全隊序潰複”,自己也“幾為所擒”。迷信書本,死讀書,讀死書,是讀5書人之大忌。我們要做書本的主人,莫為書本的奴隸,既吸取書本的營養,又不為書本所繩墨,因其辭而得其神,才能有所創造。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有一著名座右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於他注重學以致用,才使得後人慨歎“千古男兒一放翁”。學是為了用,魯迅先生一向主張“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我們如能遵循讀書的規律,把“知”與“行”統一起來,既相輔相成,又相得益彰。

善於讀書是一種能力,研究讀書方法是一門科學。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方法提到了比知識更重要的地位。實踐已經證明,一個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方法的積累。堂江同誌是個書迷,平時對閱讀理論和閱讀方法做過一些研究,《讀書百法》這本書正是他閱讀研究的結晶。我想,可以把這本書喻為青少年讀書指徑入門的向導。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漢代劉向語)願青少年朋友努力讀書,善於讀書,采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

以上就是我讀了這本書的一些感想,也可以算作是這本書

魅文書的“序”吧。

叢︵

第二

輯︶·讀

書(莊之明:作家,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北百

法京版權協會常務理事,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6

目錄一諸葛亮:觀大略法\/1二陶淵明:不求甚解法\/2三楊大眼:耳讀法\/4四韓愈:提要鉤玄法\/6五蘇東坡:八麵受敵法\/8六陸遊:有的放矢法\/11七朱熹:循序漸進法\/13八陳善:出入法\/14九陸九淵:涵泳法\/16十董遇:三餘法\/18十一張溥:七錄法\/20十二顧炎武:萬裏行路法\/22十三鄭板橋:精當法\/24十四梅文鼎:四不怕法\/26十五葉奕繩:約取實得法\/28十六梁啟超:注意法\/30十七毛澤東:高誦恬吟法\/32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