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該穴對無名腹痛也有特效。
胸腹部止痛特效穴3該穴位於肱二頭肌腱的外側緣,故肘臂攣痛可取該穴治療。
4臨床觀察,刺激該穴可以降血壓,對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5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急症,也可取該穴治療。
109XUEWEIZHITONG▲足三裏穴——調腸胃找足三裏穴位止痛在炎熱的夏天,貪圖涼快的人們喜歡吹空調、吃冷飲,脾胃突然受到寒邪侵襲,很容易就發生腹痛、腹瀉等病症。適當按壓足三裏穴,可有效緩解腹部不適。足三裏穴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所有腸胃問題,如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腹痛等症狀都可以按壓足三裏緩解,因而《四總穴歌》中曰:“肚腹三裏留”。按揉足三裏,不僅對因受傷寒或飲食所引起的胃痛可起到很好的緩解或止痛的效果,還能緩解膝腿疼痛,對於下肢容易疲勞、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
經常按揉足三裏還可以增強抗病能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靈樞·本輸》。該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五行屬土,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之功效。
足三裏穴110穴名釋義足,下肢。三,數詞。裏,古代有以裏為寸之說,穴在下肢,位於膝下3寸,故名。
標準定位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
快速取穴1坐位屈膝,取犢鼻,自犢鼻向下量4橫指(即3寸)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2站立彎腰,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操作方法端坐,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裏穴處正確位置,做點按活動,一按一鬆,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主治功效按摩該穴可治療以下疾病:1消化係統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腸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輔助胃鏡檢查。
2循環係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風濕熱症。
3呼吸係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第四章4泌尿生殖係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尿,陽痿,遺精。
5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胸腹部止痛特效穴6精神神經係統疾病: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小兒麻痹,麵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
111XUEWEIZHITONG▲次穴——調經止痛按次穴位止痛很多年輕女性都飽受痛經的困擾,常發生在月經前和月經期,偶然發生在月經期後數日內。出現下腹痙攣痛和脹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內側及肛門周圍,劇痛時還可發生虛脫現象。中醫認為,痛經主要是由於月經時或經前或經後受到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經絡瘀阻,寒凝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次髎穴是膀胱經與肝經的交會穴,又膀胱與腎相表裏,艾灸次髎穴具有補腎疏肝、溫經通絡、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病症。
另外,次髎穴還是臨床治療各種腰痛的主要穴位之一。腰痛是患者自覺腰部疼痛的一類病症,常見於現代醫學的腰部肌肉風濕、勞損、腰椎病變及部分內髒的病變,它們為腰部的肌肉、韌帶和關節發生病變或損傷所導致。中醫認為,腰痛多因感受外邪、損傷和勞欲過度,導致腎虛、內積有瘀濕,使腰部的膀胱經和督脈經絡氣血阻滯、失於濡養而產生。次髎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繞行腰骶髂,經氣容易產生阻滯的部位,刺激次髎穴,能起到補腎壯腰、活血祛瘀、祛濕止痛,並直接疏通太陽局部瘀滯之經氣,使之通則不痛。
次髎穴112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針灸甲乙經》。該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濕之功效。
穴名釋義次,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標準定位在髂後上棘與後正中線之間,第2骶骨孔中。
快速取穴俯臥,骨盆後麵,從髂脊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2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
操作方法讓患者坐位或俯臥位,用拇指指壓穴位上著力,做點、按、揉的運動2~3分鍾,至穴下有明顯酸、麻、脹、痛等感覺;也可用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續5~10分鍾至局部潮紅透熱為度。
每日1~2次。女性可以在月經前一周就開始按揉次髎穴做預防性治療,痛經的情況便能得到緩解,若能堅持3~4周效果更佳。
第四章主治功效按摩此穴可治療腰骶疼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痛經,胸腹部止痛特效穴疝氣,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經痛、盆腔炎。該穴還可用於催產、引產等。
現代常應用此穴治療腰骶神經痛、腰骶關節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礙、泌尿係感染等病症。
113XUEWEIZHITONG▲三陰交穴——婦科病找三陰交穴位止痛很多女性常出現手腳冰涼,且伴有痛經的現象。疼痛來襲時,有些女性甚至痛不欲生,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這些都是女性的寒性體質所致。對於手腳冰涼、精血中有大量血塊的寒性體質的痛經患者,通過按摩三陰交穴可以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按摩三陰交能夠讓精血下行,經前在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會讓瘀滯的精血排出,疼痛也隨之消失或減輕。許多產婦會出現腰腹痛的症狀,按摩三陰交對於氣血不通、腎氣不足、濕寒侵襲、過度勞累等原因造成的產後腰腹痛有較好的療效。
三陰交穴是十總穴之一,是女性比較重要的穴位。所謂“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於婦科病症甚有療效。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或過少,經前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皆可治療。又因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其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針灸甲乙經》。該穴屬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之交會穴,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功效。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114穴名釋義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
標準定位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
快速取穴1側坐垂足,在內踝尖直上4橫指(即3寸)處,脛骨內側麵後緣,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2側坐垂足,手4指並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的水平線與脛骨後緣的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操作方法取坐位,小腿放於對側大腿上,用拇指按於三陰交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主治功效按摩該穴可治療以下疾病:1消化係統疾病: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肝脾腫大,腹水浮腫,肝炎,膽囊炎。
2泌尿生殖疾病:腎炎,尿路感染,尿瀦留,尿失禁,乳糜尿。
3婦產科疾病: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帶下,更年第四章期綜合征,陰道炎,盆腔炎,前陰瘙癢,胎位異常,子宮下垂,難產。
胸腹部止痛特效穴115XUEWEIZHITONG▲血海穴——月經不調揉血海穴位止痛如今,很多女性都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月經量過少就是月經不調的一種表現。中醫認為,月經過少多因血液生成不足,也就是血虛引起的,而引起血虛的重要原因是脾胃虛弱。“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微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如果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穀精微,化源不足,往往導致血虛,月經量就會過少。
月經不調對女性身體有很大危害。月經量少,一方麵可通過食補來調理,日常多吃些牛肉、雞肉、糯米、大豆、大棗、龍眼等;另一方麵,也可運用簡單易行又有效的穴位按摩法來調理。血海穴是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補氣血名正言順,平時多按壓幾次血海穴,就等於在刺激血海的血液向四周運行。血液運行通暢了,月經量少的問題自然就得以解決。
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針灸甲乙經》。該穴屬足太陰脾經,具有健脾化濕、血海穴116調經統血之功效。
穴名釋義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和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呈聚集之狀,氣血物質充斥的範圍巨大如海,故名。
標準定位屈膝,髕骨內上緣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快速取穴側坐屈膝90°,用左手掌心按於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與其他4指約呈45°,拇指尖所指處即為本穴。
操作方法一條腿伸直坐下,另一條腿立起膝蓋。一隻手固定膝蓋,另一隻手的拇指按穴位,做小範圍按揉。呼氣按壓,吸氣放鬆。也可用拇指先按順時針方向按揉血海穴約1分鍾,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主治功效1該穴主治肝腎、皮膚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崩漏帶下、痛經、經閉、產後血暈、第四章陰部瘙癢、疥瘡、瘡瘍、丹毒、淋病、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睾丸炎、貧血、下肢潰瘍、膝關節炎等。
胸腹部止痛特效穴2現代多應用此穴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睾丸炎、蕁麻疹、濕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貧血、便血、尿血、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
117XUEWEIZHITONG▲肩井穴——乳癰按肩井穴位止痛急性乳腺炎,又稱乳癰。乳癰多由肝氣不舒、胃熱蘊滯、肝胃不和,以致經絡阻塞、氣滯血凝、邪熱蘊結而成。臨床症狀有乳房脹痛、畏寒、發熱,局部紅、腫、熱、痛,觸及硬塊,白細胞升高。多發於產後1~2個月的哺乳期婦女,尤其是初產婦。病菌一般從乳頭破口或皸裂處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本病雖然有特效療法,但發病後痛苦,乳腺組織破壞引起乳房變形,影響喂奶。因此,此病預防重於治療。《百症賦》中有“肩井治乳癰而極效”的記載,即單取肩井穴肩井穴肩井穴118進行點按,對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按揉肩井穴還可以對氣血不足引起的朝重夕輕性頭痛有輔助治療的效果。同時,肩井穴也是治療腰酸背痛的一個特效穴,多按揉可以有效止痛,緩解病情。
肩井穴具有疏導水液的作用,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及地部經水。肩井穴為足少陽膽經之腧穴,肝膽相表裏;肩井穴又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會,故點按肩井穴既能疏泄肝經之鬱結,又能解胃經之積熱。
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針灸甲乙經》。該穴屬足少陽膽經,為手、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
穴名釋義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
標準定位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快速取穴1坐位,在肩上,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2以手掌後第1橫紋按在肩胛岡下緣,拇指按在第7頸椎下,其餘四指並攏按在肩上,食指靠於頸部,中指屈曲,當中指尖處。第四章操作方法胸腹部止痛特效穴端坐,取患乳同側肩井穴,以拇指指腹或以食指跪指點按,以透力為度,使患者肩部或胸部、上肢出現麻木感,持續3~5分鍾即可,每日2次。個別病情較重者,可點按10分鍾。
119XUEWEIZHITONG主治功效穴位止痛該穴主要治療痛症,無論是牙疼、頭疼、眼痛、肩膀痛,還是乳房脹痛,所有上半身的痛症,都有一定的療效,它是治療痛症的要穴。
現代常應用此穴治療肩頸部軟組織疾患及乳腺炎等。
120第五章腰背腿部止痛特效穴腰背腿部疼痛具有治療困難、療程長、容易複發的特點,已成為現代社會難以醫治的痼疾,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腰背腿部疼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隻有弄清楚病因才能對症施治,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本章中,你能找到快速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121XUEWEIZHITONG▲後溪穴——急性腰痛按後溪穴位止痛有時突然扭傷腰部,或閃了腰,或睡覺腰部受涼,都會引起急性腰痛,疼痛起來翻身困難,直不起腰。教您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可以很快緩解急性腰痛。當我們微握拳時,在我們小指末節後的遠側掌橫紋(感情線)頭,赤白肉際相交處有一個穴位——後溪穴,用力掐按這個穴位,並慢慢轉動腰部,您會發現腰能活動了,還不怎麼疼了。
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通於督脈,所以可以治療腰痛,是治療急性腰痛的特效穴。
後溪穴後溪穴穴位概述該穴出自《靈樞·本輸》。該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具有清心安神、通經活絡的功效。
穴名釋義後,指第五掌指關節後。該穴在第五掌指關節後方,微握拳,當尺側橫紋頭處,其形猶如溝溪,故名後溪。
122標準定位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快速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掌,第5掌指關節後,有一皮膚皺褶突起,其尖端處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端坐仰掌,手微握拳,用另一手的拇指指尖掐按後溪穴,力度以能耐受為度,酸痛感明顯,注意不要掐破皮膚。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按1~2分鍾,左右手交替操作。
主治功效1本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輸主體重節痛,故有散風寒、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之功效。該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是治療頭項疼痛的要穴,主治頭項、頸肩部疼痛,肘臂小指拘急疼痛等。
2小腸經與心經相表裏,本穴歸於小腸經,可調心經之氣,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主治癲、狂、癇、髒燥等症。
3本穴還有疏散風熱、聰耳利咽之功效,用於治療耳聾、耳鳴、目眩、咽痛等症。
4現代常應用此穴治療神經係統疾病、五官科疾病、運動係統疾病及扁桃體炎、瘧疾、黃疸等症。
第五章腰背腿部止痛特效穴123XUEWEIZHITONG▲委中穴——腰背委中求穴位止痛老年人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但現在許多年輕人由於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也常會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所以腰背的保健成了一項重要的內容。中醫常說:“腰背委中求。”意思就是腰背部疼痛不適,應當向委中求救。委中不但對腰背部疼痛有特效,而且對下肢痿痹、遺尿、丹毒等都有很好的療效,是日常保健必不可少的穴位。
委中穴委中穴穴位概述該穴出自《素問·水熱穴論》。該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具有舒筋活絡、泄熱清暑、涼血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