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陳平輝,王一定,劉豔玲主編—.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5ISBN978-7-5493-7044-3教…陳…王…劉…Ⅰ.①Ⅱ.①②③教育研究—研究方法—高等學校—教材Ⅲ.①Ⅳ.①G40-034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8071360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3417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光華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8.5字數千字420版次年月第版201851年月第次印刷201851書號ISBN978-7-5493-7044-3定價元38.0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侵0權7-必2究018-337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前言隨著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實施,創新人才與個性化培養的要求日益增強,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教師教育職前培養階段的師範生教育,也在順應形勢發展的改革中不斷前進,以應對所麵臨的新挑戰:今後的教師不隻是現有研究成果的使用者,還應是研究成果的創造者;教師不能隻是機械地實施新的課程標準,還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方式、情境、內容和方法;教師不僅是按基本要求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而且要對自己的教書育人工作加以科學研究,以求改進、拓展和完善;教師既要有教育教學的先進理念、豐富知識和實踐能力,還應有麵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進行係統思考、方案設計、改革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師範生係統地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的知識和技能,確立相應的研究理念,了解相關的研究背景,熟悉規範的研究範式,形成良好的研究能力,以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當今國內高等師範院校在培養未來教師並夯實專業素養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開設了教育科學研究技能方麵的課程,這也成為本科師範生與教育碩士生必修的內容,本教材就是結合這一課程教學需求而編寫的。
本教材的編寫宗旨是幫助學習者掌握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育科學研究方麵的知識和技能,形成相應的教育教學研究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與專業研究能力,促進這方麵專業化素質的提高。
本教材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研究。
本教材總的特點是:打破以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學生研究實踐能力培養的慣例,采用模塊化的思路,將教育科學研究理論知識篇章化,以研究活動為線索,以研究範式為引領,將理論知識和注意事項以知識庫的形式鑲嵌在活動之中,實現了由學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到在教育科學研究中應用研究方法的轉變。
編寫者在編寫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麵體現該特色:基本理論與實踐範例的統一。作為教師教育的專業課程,新教材還應該有相當的1.
實踐性,為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指導。本教材在指導思想上,突出強調了師範生教育類基礎課教材的專業性質,旨在培養師範生的專業素養與基本技能,以確立該類課程在高等師範院校中的重要而獨特的地位,為當前高等師範院校較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提供堅實的基礎。
夯實知識性與強調技能性的統一。在本教材的板塊結構中,涉及知識性的內容很2.
多,這對於夯實教育科研基本理論方麵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當前存在著高等師範院校畢業生普遍缺乏創新性和研發性教育技能訓練、教師職業持續發展後勁不足等現象,我們編寫本教材就是要補上這塊“短板”,以適應教師教育新課程體係改革的趨勢。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十三五”教師教育規劃教材的其中一本,由江西省高等教育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全書由東華理工大學陳平輝教授提出總體構想及編寫提綱。
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井岡山大學羅潤生編寫第一章、第七章,井岡山大學簡小珠編寫第二章、第六章,東華理工大學陳平輝、王一定編寫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萍鄉學院劉豔玲編寫第五章。全書由陳平輝、王一定修改並審核定稿。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著作和教材,並汲取了其中的精華,在此一並表示感謝。編寫本書是一次新的嚐試,但限於編寫水平,書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專家、學者及使用者批評指正。
編者年月20181目錄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
第一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特點和功能…………………………………………2
第二節教育研究方法的曆史、現狀和發展…………………………………………6
第三節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與原則………………………………………………12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選題與設計…………………………………………………………17第一節教育研究的課題選擇………………………………………………………18第二節教育研究的設計……………………………………………………………23第三節課題論證報告的寫作………………………………………………………37第三章文獻研究法………………………………………………………………………43第一節文獻研究法概述……………………………………………………………44第二節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分析…………………………………………………48第三節文獻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運用…………………………………………57第四章教育觀察法………………………………………………………………………62第一節教育觀察法概述……………………………………………………………64第二節教育觀察法的類型…………………………………………………………68第三節教育觀察的常用方法………………………………………………………71第四節教育觀察法的應用…………………………………………………………77第五章教育調查法………………………………………………………………………87第一節教育調查法概述……………………………………………………………88第二節問卷調查法…………………………………………………………………92第三節訪談調查法………………………………………………………………102第四節教育調查法案例分析……………………………………………………114第六章教育測量法……………………………………………………………………120第一節教育測量概述……………………………………………………………121第二節教育測量的質量指標……………………………………………………124第三節教育測量法的實施………………………………………………………130第四節教育與心理測驗應用的案例……………………………………………136第七章教育實驗法……………………………………………………………………145第一節教育實驗法概述…………………………………………………………146第二節教育實驗研究的變量控製………………………………………………153第三節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158第四節教育實驗設計與評價……………………………………………………163第五節教育實驗法案例分析……………………………………………………172第八章教育行動研究…………………………………………………………………178第一節教育行動研究概述………………………………………………………179第二節教育行動研究的程序……………………………………………………184第三節教育行動研究的應用……………………………………………………196第九章教育敘事研究…………………………………………………………………206第一節教育敘事研究概述………………………………………………………208第二節教育敘事研究的實施……………………………………………………215第三節教育敘事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運用……………………………………220第十章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227第一節文字資料的整理…………………………………………………………228第二節數據資料的整理…………………………………………………………230第三節定量分析…………………………………………………………………236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表述…………………………………………………257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表述的意義…………………………………………258第二節教育論文的撰寫…………………………………………………………261第三節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274主要參考文獻……………………………………………………………………………283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內容提要本章首先概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特點和功能;其次介紹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曆史、現狀和發展;最後重點討論了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與原則。
知識框架圖ì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
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特點和功能í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教ì??
育??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研?ì教育研究方法的曆史究??
í教育研究方法的曆史現狀和發展我國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方?、í?
法??教育研究方法演進的主要趨勢概?
述?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與原則{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1
問題導入某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張麗執教的兩個班,的學生是外來務90%工人員子女。在日常教學中,張老師感覺這些孩子大多握筆姿勢不正確、不善與人交流、知識麵窄。通過家訪及對本年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詢問,張老師進一步發現:與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語學習差距最大,語文學習次之,數學學習差別不大。於是,張老師打算開展“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語文學習成績的有效策略”研究,但是,張老師很困惑,她不知道該采用何種教育研究方法展開研究。那麼,什麼是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有哪些?教育研究方法的類型有哪些?如何選擇與運用教育研究方法?通過本章的學習,你或許會知道答案。
教育質量的高低,與教育科學研究水平以及它的應用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此外,現代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而且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這就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實現由“教書匠”向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學者型”教師的轉變,增強教育理論指導的自覺性。
與其他科學研究一樣,教育科學研究是由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等要素組成的。要進行教育研究,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必須運用合理、正確的教育研究方法,遵循教育規律。此外,研究者要提高運用教育研究方法的自覺性,必須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曆程及其特點,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特點和功能?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要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含義,首先應理解教育研究的含義與特點。
什麼是教育研究1.
教育研究是一種認識過程,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係統地采用嚴格而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創造性活動。
一方麵,教育研究屬於科學研究的範圍,具有科學研究的一般特點:()創造性。科學研究旨在探討未知過程,其重要特點是創新,如果研究結果沒有新1
的發現,那麼它將毫無價值。
()客觀性。科學研究是探求真理的過程,它必須客觀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不能2
2帶有任何主觀臆想。客觀性表現在:資料來源客觀;研究過程客觀;研究結果客觀。
()繼承性。科學研究是探求新的問題,必須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即使所謂填3
補空白的項目,也要借鑒他人的理論、方法、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加工。沒有他人的科研成果,不可能產生新的科學研究成果。
()係統性。科學是反映某領域客觀事物規律的係統化知識體係,科學研究就是要4
將研究的各個具體特點、規律綜合為一定的知識體係,科學研究具有係統性。係統性表現在:研究的內容是係統的;研究的方法是係統的;研究的程序是係統的。
()控製性。科學研究必須有嚴格的設計方案,明確研究對象的操作定義,排除無關5
因素的影響,嚴格實施方案,科學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結果可信、有效。如果不對研究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控製,就無法判斷研究結果的真偽。
另一方麵,教育科學研究作為獨立事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與教育現象,而人是有意識、有主觀能1
動性的有機體,這就決定了教育研究不能像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那樣,隻要具備研究對象就可以進行研究,教育研究需要研究對象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此外,在教育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隱瞞或改變自己的真實行為和態度,這將對教育研究資料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教育現象的異質性也給研究造成很大困難。自然科學家可以從對一滴水或一個物體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學則不能從對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適用的結論。這意味著,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樣本,它的研究結論的概括範圍受到嚴重的限製。
()研究過程的特殊性。由於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研究者也是人,因此,教育研究2
是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麵,研究對象要根據研究者的要求或實驗控製做出反應;另一方麵,研究對象的反應又會反過來影響研究者的行為。教育研究,特別是實證性教育科學研究,往往難以對研究對象進行精確控製和操作,難以對無關變量進行嚴密控製,容易出現社會誤差、被試誤差和主試誤差。
()研究手段的特殊性。首先,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與教育現象,這就要求教育科學3
研究方法符合倫理性原則與教育性原則。
其次,由於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與教育現象,而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以及教育現象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因此,這就決定了教育研究更強調過程的多因素設計和結果的多因素分析;決定了教育研究很難采用嚴格的實驗方法和精確的觀測手段,在有效控製或隔離某些相關條件和影響因素的條件下實施研究活動;決定了教育科學往往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理論方法與實證方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
再次,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多屬於“黑箱方法”,隻能進行間接推測。黑箱方法是什麼?以挑選西瓜為例,西瓜在沒有切開之前,可以認為是一個黑箱,因為此時此刻人們不清楚西瓜質量的好壞。那麼如何挑選西瓜呢?有經驗的瓜農挑選西瓜,隻需要用手指頭彈幾下,這叫信息輸入。他聽一聽西瓜發出的響聲,這叫信息輸出。據此,就可以大體了解西瓜的好壞和成熟的程度。這種利用輸入和輸出信息的變化來認識事物的功能和特性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
3什麼是教育研究方法2.
“方法”一詞源於希臘文,意為“遵循某種道路”。在我國,一般認為,方法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途徑、規則、手段、工具及技術等行為方式的總和。
所謂教育研究方法,是指按照某種途徑,有組織、有計劃、有係統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構建教育理論的方式,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以科學方法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獲得教育科學規律性知識為目標的一整套係統研究過程①。它既是一種知識的體係,又是一種行為準則。教育科學研究是一種實踐活動,其目的是描述教育現象,揭示教育現象發生、變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對被觀察到的教育現象、事實做出科學的解釋和預測。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有相應合理、有效的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科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又有與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不同的特點。總體上講,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主要有:程序化1.
教育研究的程序可簡單概括為:提出問題形成假設數據資料的收集數據資料→→→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做出判斷。
→客觀性2.
科學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的,必須以事實說話。
數量化3.
教育研究方法不滿足於一般的定性描述,其注重具有數量特征的資料數據,並用數學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
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4.
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進行資料的收集、記錄、再現、分析和處理。如利用電影、電視、幻燈等技術進行實驗刺激和資料記錄,用計算機統計、分析資料,以使科學研究更精確有效。
多元性5.
教育現象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決定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就目前而言,教育研究方法呈現出社會生物學的方法、工具製約論方法、信息論方法、社會學方法、解釋學方法、社會地理學方法、人本主義方法等。
移植性6.
從教育研究方法的產生與發展來看,教育研究方法不僅早期就表現出移植性,而且目前也是如此。構成教育研究方法體係的大部分方法是從其他學科移植而來的,如社會科學研究的調查法、文獻法、曆史研究法,自然科學研究的歸納法、實驗法、比較法、統計法,還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