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教育心理學\/施晶暉,陳浩彬,胡忠光主編—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7ISBN978-7-5493-7290-4教…施…陳…胡…教Ⅰ.①Ⅱ.①②③Ⅲ.①育心理學—教材Ⅳ.①G44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8134122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1423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光華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5.75字數千字320版次年月第版201871年月第次印刷201871書號ISBN978-7-5493-7290-4定價元36.8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07-2018-623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前言教師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先導,教師教育的質量關係到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因此,教師教育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在師範生的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當前中小學教師資格國家統一考試(簡稱“國考”)的背景下,教師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既要滿足教師資格國家統一考試的需求,又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和素質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與改革一直是高師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國考”又給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既適合教師資格考試的需要,又能滿足師範生教育心理學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需求,我們特編寫了本教材,以適應當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本教材突出以下特點:第一,基礎性。在“國考”背景下,學校開設的教師教育專業課程就要與“國考”要求相銜接,需要依據“國考”的標準進行課程標準的修訂,將“國考”基礎知識方麵、基本能力方麵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麵的要求納入到課程標準之中。從“國考”的考試科目及大綱上看,不再單純地將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知識分開進行考核,更加突出考查學習者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及靈活運用。因此,在本教材的編寫中,編者注重教育心理學內容體係的基礎性與係統性,突出學習理論、學習策略、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品德的學習等方麵的基礎理論性內容,同時又突出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等教學基本能力方麵的實踐性內容,使學習者能夠在教學時間內掌握教育心理學學科體係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
第二,實踐性。“國考”的標準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導向,“國考”的內容越來越重視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綜合與應用,考核的內容不僅僅是單純考查學習者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更加突出了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素質,著重考查學習者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教材的編寫中,編者以多年的教師教育專業理論教學經驗為基礎,注重聯係基礎教育學、課程與評價改革實際,在關注學校教育與教學和知識、技能、態度學習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教師基本素質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盡力做到課程內容的理論與應用並重,強調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學習者對教育心理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適用性。本教材的各位編者來自不同的師範院校,其教學經曆存在差異,所麵對的教學對象以及本教材的使用對象也存在差異。為了適應不同院校學習者的需求,首先,我們精簡了專業的教育心理學的部分內容,把全教材的精要內容控製在十章,以適應不同學校課程的進度安排;其次,我們在理論知識的難度上做了適當處理,對一些過難、過細、過偏的內容做了適當刪減,更加突出主體內容的結構化與係統性,並注重學理剖析的通俗化與條理性,避免過於學術化與抽象化;再次,為了配合教師教育的職業化,培養未來教師的勝任能力,本教材以教師職業實踐為指向,根據教師教育的培養要求,我們增設了教學設計、班集體建設和課堂管理的具體內容與方法;最後,為便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我們在每個章節前設置了內容提要與知識框架圖,在每章後設置了課後練習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程的核心內容。
正因為具有以上特點,本教材既適合師範院校將其作為教師教育專業的教材使用,也適合非師範院校學生將其作為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輔導參考書使用。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十三五”教師教育規劃教材的其中一本,由江西省高等教育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參加編寫工作的人員都是長期從事教育心理學教學和研究的一線教師。教材編寫具體分工情況:陳浩彬(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編寫第一章、第七章和第十章,徐海燕(萍鄉學院)編寫第二章,黃一帆(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編寫第三章,曹衛平(九江學院)編寫第四章,路海萍(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編寫第五章,胡忠光(井岡山大學)編寫第六章,李豔蘭(宜春學院)編寫第八章,郭誌芳(上饒師範學院)編寫第九章。最後,由施晶暉(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和陳浩彬對全書進行了審閱和統稿。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江西高校出版社黃紅岡和王維兩位編輯的全力支持和幫助,同時參閱和引用了許多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雖已盡可能標明出處,但難免有疏忽,未能全部注明來源,值此付梓之際,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教材的編寫工作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我們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編者年月20184目錄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論…………………………………………………………………1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2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8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5第二章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22第一節心理發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23第二節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27第三節個體差異與教學……………………………………………………………36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概述……………………………………………………………47第一節學習的定義與分類…………………………………………………………48第二節學習理論的發展……………………………………………………………52第三節學習與腦……………………………………………………………………55第四章聯結派學習理論…………………………………………………………………60第一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61第二節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65第三節社會學習理論………………………………………………………………74第五章認知派學習理論…………………………………………………………………80第一節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81第二節認知結構學習理論…………………………………………………………86第三節認知同化學習理論…………………………………………………………91第四節信息加工學習理論…………………………………………………………97第五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00第六章知識與技能的學習……………………………………………………………109第一節知識的學習………………………………………………………………110第二節技能的學習………………………………………………………………128第七章問題解決與創造力……………………………………………………………139第一節問題與問題解決…………………………………………………………140第二節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148第三節創造力……………………………………………………………………151第八章品德的學習……………………………………………………………………168第一節品德的概念與心理結構…………………………………………………169第二節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173第三節品德的形成與培養………………………………………………………177第九章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193第一節學習動機及其理論………………………………………………………194第二節學習策略…………………………………………………………………204第十章教師與教學……………………………………………………………………214第一節教師心理…………………………………………………………………215第二節教學設計…………………………………………………………………226第三節課堂管理…………………………………………………………………235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論內容提要本章主要闡述教育心理學的概念、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及教育心理學與其相關學科的關係;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程及其未來研究趨勢;簡要介紹了教育心理學的一般研究程序、研究類型以及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具體研究方法。使學生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對教育心理學學科形成初步的認識。
1知識框架圖五種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ì{三個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ì基本學習理論??
??具體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í?教學心理??
?
??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
?ì初創時期(世紀年代以前)??2020?
??發展時期(世紀年代初年代末)?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程í2020~50教??成熟時期(世紀年代初年代末)2060~70育??
?深化拓展時期(世紀年代以後)心?
理2080íì選擇研究課題學??
概??製訂研究計劃論??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程序í收集研究資料??
??分析研究資料並得出研究結論??
??撰寫研究報告?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類型?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ì觀察法??
??調查法??
??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í實驗法?
?測驗法?
?教育行動研究法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何謂“教育心理學”()?目前學術界一般將教育心理學概括educationalpsychology為廣義教育心理學與狹義教育心理學。廣義教育心理學是指研究教育實踐中各種心理2
與行為規律的科學。它包括學校教育心理學、家庭教育心理學和社會教育心理學,亦即凡是在教育領域發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都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狹義的教育心理學則專指研究學校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亦即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以及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等心理與行為規律。本書采用狹義的定義,即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範疇圍繞學與教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展開,但是教學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性過程(見圖),該係統包含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1-1種要素;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等密切交織在一起的三個活動過程。
這五種要素與三個過程也就構成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學習過程評價\/反思過程圖學與教的相互作用過程模式1-1①(一)教與學的五個要素在學校教育情境中,教學作為一個複雜的係統性過程包含一係列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需要考察這些要素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影響,以指導具體條件下的教學設計和實施。
教師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即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檢查評價實際教學效果,調整改善整個教學活動。②在教師要素中,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風格以及敬業精神等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熟悉教學大綱及要求,了解教材的內容與結構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懂得如何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教學,幫助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另一方麵,由於教育教學改革對教師的作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逐漸演變為指導作用,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組織實施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①.2M.20074.
劉舒生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課程·教材·教法,():②.J.1984514-16.
3教學,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教師也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與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反思,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學生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都必須通過學生起作用,而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學生要素對教學過程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差異等。以年齡差異為例,年齡差異主要體現為思維發展水平的差異,中學生和小學生,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處於不同的思維發展階段,其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也表現出相應的不同。同樣一種教學方法,在高年級也許效果很好,但在低年級可能就行不通。二是個體差異,包括先前的知識基礎、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和需要等差異,它們是任何學習和教學的重要內在條件。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如果無視學生的這些個體差異,將會使教學過難或過易,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和效率。這也是教學需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因。
教學內容3.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信息、知識、策略、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教學內容一般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和課程。教材的編製和課程的設置必須以學習和教學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例如,教材的內容選擇、難度確定、結構組織等既要適合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又要能最有效地促進學生現有水平的發展;既要適於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特點,又要考慮到教學的目的性。教育心理學關於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的研究都需要考察與這些問題有關的內容。
教學媒體4.
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如實物、文字、口頭語言、圖表、圖像以及動畫等。教學媒體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手段來實現,如書本、板書、投影儀、錄像以及計算機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媒體在不斷更新,從簡單的實物、口頭語言、書本、錄音、錄像直到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教學媒體已成為教學中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因素。教學媒體不僅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作用、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等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教學環境5.
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麵,前者涉及課堂中的自然條件(如溫度和照明)、教學設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機等)以及空間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後者涉及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校風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教學環境影4
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組織形式。在教育心理學中,教學環境不僅是課堂管理研究的主要範疇,也是學習過程研究和教學設計研究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教育心理學研究者越來越認識到,教學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不僅關係到學生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而且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也有直接作用。
(二)教與學的三個過程學習過程1.
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整個教與學過程中的關鍵與核心,因此,學習過程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如學習的實質、條件、動機、遷移以及不同種類學習的特點和有效學習策略等。對這些內容的研究與探討形成了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各種學習理論與流派之爭都集中體現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同解釋上。
教學過程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情境(如教學目標的選擇、題材的安排以及環境的設置等),組織教學活動(如講授、討論、練習以及實驗等),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如信息的呈現、課堂提問與答疑、主題研討等),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此外,教師還要進行教學管理,調節教學的進程,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評價\/反思過程3.
評價和反思過程雖是一個獨立的成分,但它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後的檢驗和反思。在教學結束後,教師要特別注意評價學習的結果。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需要對學生和教師自己的行為做出反思:哪兒錯了?這些目標適合學生現有學習水平嗎?教學方法適合學習目標嗎?是否有必要進行補救性的教學活動?是否需要調整教學目標或教學進度?等等。基於這些反思,教師要形成改進的教學方案,修改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成分,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在教學過程的模式中,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三個過程,三個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自身先前知識和學習發展水平為基礎,是在教學過程的背景下進行的,學習的進展因教學的質量而變化。反過來,教學過程要以學習過程為基礎進行,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著眼點。例如,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考慮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考慮所教內容的學習過程特點等,而且必須通過學習過程起作用,依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不斷地做出改變。教學過程還要根據教師自身特點、教學內容的難易以及教學媒體和環境情況加以調節。評價\/反思過程隨著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進行側重於不同方5
麵,反過來又促進學習和教學過程,以確保教學過程達到最好的效果。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學科體係(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基於對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麵:基本學習理論1.
學習是教育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概括地說,學習是個體基於與外界環境的互動經驗而產生的行為表現或心理的持久變化。近一百年來,心理學家對學習進行了深入研究,發展了係統的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的核learningtheories心內容,它主要回答三方麵的問題:學習的實質是什麼?即學習的結果到底使學習者①
形成了什麼,或者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外部的行為操作還是內部的心理結構?是簡單的一條一條經驗的積累,還是整體的經驗結構?學習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即學習②
是怎樣實現的,或者說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學習有哪些規律和條件?即學③
習過程受到哪些條件和因素的影響,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①具體學習心理2.
在基本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教育心理學研究具體領域的學習心理。這既包括學習的動機及其激發,也包括學習的策略及其培養;既包括問題解決心理過程與特點,也包括創造心理過程與特點;既包括各類知識和認知策略的學習,也包括動作技能以及態度、品德和價值觀的學習;既包括學校中學生的學習,也包括各種非正規教育環境(如博物館、工作環境等)中的學習。
教學心理3.
以基本學習理論和具體學習心理的研究為基礎,教育心理學進一步研究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教學,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具體問題包括教學目標的分析和表述、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策略的選擇、學習環境設計、技術工具的應用、課堂行為的管理以及教學測評等。近多年來,教育心理學家與各學科領域(如語言、數學、科學等)相結合,具體研20究了各類具體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教學策略以及測評方法等。
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4.
學生和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兩類主體。教育心理學對這兩類人群的心理進行了研究,包括學生的心理發展(含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及其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問題,以及教師的心理健康、專業品質和專業發展心理等。掌握學生心理的發展規律與特點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注重教師心理的健康與維護則是實施教陳琦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①.M.200178.
6育教學的保障。
(二)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係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既有理論性更具實踐性的應用科學,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獨立的體係。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係一般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理論及其應用;第二部分是各種類型(知識、技能、品德等方麵)的學習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學心理,包括課堂管理心理;第四部分是學生和教師的心理。現有各種教育心理學的教材和著作基本上都是按此框架進行編排的。
三、教育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從學科性質上看,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屬於應用心理學的一種。但是教育心理學與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中其他的一些相關學科也有著密切的聯係,甚至有交叉和重疊。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係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教育學研究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如教育的本質、方針、目的,教育教學的內容及其方法,學校的管理與領導等。教育心理學則要說明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其應用。這兩門學科內容也是有交叉的,如教育學中講教學過程,應該側重於教學過程本身,教學的方法及其效果;而教育心理學則要為這種有好效果的方法提供心理學的依據,從心理規律來論述為什麼效果好。這二者關係非常密切,同為教育實際服務,所不同的是教育學要從教育心理學中找到依據,而教育心理學也必須了解教育的目的、方針、內容等實際教育情況,才能有效地為教育學和教育實際服務。這樣的關係也適用於各學科心理與各學科教學法之間的關係:各學科教學法根據各學科教學內容研究最有效的、最優的教學方法;而學科心理則是把教學心理和學習心理的規律用於各個具體學科,論證並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二)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關係普通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學基本原理和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又是各個心理學分支的基礎。在普通心理學中,心理現象一般規律的研究常分為幾個領域:感覺與知覺、學習與記憶、思維與言語、情感與意誌、人格與個別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也以普通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但是,教育心理學並不是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相反,教育心理學有自己的獨特研究課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體係和方法。教育心理學關於各種情境中的學習機製的研究也可以豐富和推動普通心理學研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