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酆都夜行遇險(1 / 2)

弧線是我生命的直線,我不得不曲折前行——周布衣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天妒英才,1973年7月20日,李雲龍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2歲。他正處於顛峰狀態的事業因為他的死亡戛然而止,然而,“李雲龍”這三個字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範圍卻在接下來的時間從未停止過蔓延。

*********************************

2008年9月20日夜,庸庸碌碌的周布衣隨船沿江而上、來到酆都,準備結束這失敗的一生。周布衣年少時昂揚向上、意氣風發,也是一個躊躇滿誌之人。然其年齡稍長,即深受暗戀失敗的嚴重打擊;青年入川求學,整天玩《三國群英傳III》、讀起點中文小說。如今年近三十,還是沒有合適工作,沒有戀愛過的處男。

提起酆都,必曰“鬼城”。傳說人死以後陰魂都要到豐都‘鬼城‘來報到,在這裏接受‘閻王爺‘的審判,判定功罪善惡,若是好人就再轉陽世,惡人就永墮地獄。是夜,月隱、星稀。周布衣下船拾級而上,入豐都縣城。豐都的街道不寬,兩邊的房門緊閉,一身輕裝急行到十字路口,往長江方向看,三根頭頂尖尖的柱子上麵架了個鬼頭,煞是恐怖。

跑過這條長街,來到名山腳下,放眼望去,是一座牌坊似的大門,正上方的匾額上寫著“天下名山”。趁夜黑翻過牌坊邊的高牆而入(門票要100元),經海豐索道緩緩而上,兩周的參天古木迎麵呼嘯而來,名山腳下的豐都城星火稀疏。下索道,往上走,見到寥陽殿前有並列的三座石拱橋,這就是有名的“奈何橋”了。三座橋均建於平地,大小、形製完全相同,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麵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用條石嵌砌,改石池稱“血河池”。怎麼過橋有講究:夫妻同行者,一定要攜手前進,出腳時男左女右,走九步,方可天長地久;周布衣先邁左腳三步跨過中間的橋麵。

出寥陽殿,右側是三十三步石梯,石板整潔光滑,每級都是三米長的整條石嵌砌。古人稱它為“登天梯”,傳說登一步石梯即上一重天。有碑雲:天上有三十三界,跨過三十三界才能成仙。聞三十三歲的人,要雙腿並攏,一級級蹦上去;不到三十三歲的人,一鼓作氣跑上去;過了三十三歲的人,腳踏實地走上去。周布衣小跑而過,即見一座宏偉古樸的石結構山門,上麵撰書一聯雲:“誰雲步可階升,入此門便通帝闕;仰見無窮主極,局其所即是天樞。”這就是傳說中的南天門了,進此門便到了玉皇大帝居住的淩霄寶殿。全殿為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穿逗式與抬梁式搭配的梁架,是一座麵闊三間的大殿,殿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中彩塑的玉皇大帝坐像高齊屋梁,儀表堂堂,莊重威嚴。後排塑玉皇娘娘和軍師孫臏像;座前兩旁塑有王文卿、展子江、扈文長、韋國卿、孟非卿、明文章等天將神帥站像,皆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過了玉皇殿,來到鬼門關,陳小飛提左腳跨入後,就是黃泉路。“黃泉路上無老少,黃泉路上莫回頭”,周布衣目不斜視地往前走,路的盡頭是望鄉台,是亡人向親人作最後的告別的地方,此後,靈魂就飄搖地歸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