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琴和境(2 / 2)

玉環點了點頭;她在先前的琴聲之中,不知不覺地,心境的修為更是提高了許多。

“這一曲《廣陵散》,玉奴你有何見解?”

玉環想了想,道:“心動則弦動,弦動則意動,意動則萬物為之所動,心為之所感,神為之所凝。”

“不錯!玉奴你不愧是我的女兒,堪堪四歲幼齡就能領悟到我用了二十多年領悟到的琴境!但是,這實際做起來,可是難如升天啊……”楊玄珪悵然道。

“當初,我在梨園十餘載,到達了琴技的瓶頸。後來,在奉玄宗之命,尋訪西域,求得西方樂曲之真諦,然後作這《霓裳羽衣曲》。而在這一路的途中,我領悟到了其琴境的概念。而當我領悟到這琴境之時,我已經前後花了二十年有餘,已是接近三十歲了。我現在的琴技,比之之前的‘樂聖楊玄珪’不知好了幾倍吧……”

“玉奴,既然你能這麼快領悟到琴境的概念,那麼你就從最基本的開始吧……至於琵琶、笛、簫等樂器,還是先等你的琴練到了我的那個境界再說吧。天下樂理,終其為一;如果你能將琴練到了那樣的境界,那麼我想不論是琵琶、笛還是簫、箏之類,皆可自通。”楊玄珪最後隻是淡淡留下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言語、一張琴、一本琴譜,就悠悠地進入了茅草屋之中,手中拿著那本《霓裳羽衣曲》。

玉環拿起琴譜瀏覽起來;她本來前世就有著非凡的音樂天賦,再加上這天道送的七彩琉璃心,學起來可謂是非常快的。

楊玄珪躲在了虛掩的門之後,眼光從門縫處偷偷放出,看著站在那裏認真觀讀琴譜的玉環,臉上迅速攀上一抹笑意。

“玉奴這孩子,實在太聰明了,也太懂事了……”

“下次教她詩書吧……順便讓樂奴也教她一下舞蹈。”

楊玄珪不是個特別固守的人,他並不會堅持“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念,他隻是像讓自己的女兒過得好一點。所以無論詩書禮樂,他都傾之授之,從不拒絕;況且玉環的音樂天賦和七彩琉璃心的加成,不學點東西,實在是太浪費了。楊玄珪正是看出了玉環的那份熱情,所以才教了玉環琴藝。

而楊玄珪,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超級才子……是超級才女。

不過,這樣又距離玉環的篡改曆史之大計走上了重要的一步,原先的楊貴妃可是善琵琶;而這玉環,可是變成了善琴。當然,至於以後玉環還學不學得了棋、書、畫三項,那就看以後了。

琴,又是“文武七弦琴”,是謂七根弦組成。較之現在的“鋼琴”,不知道簡化了多少倍。七弦以五行五弦、文物雙弦組成。看似簡單,實則其中音階千變萬化;再加上古人可不如現代人這麼開放,把學習技巧都能“印”出來,人手一本;所以造成了會彈者少,善彈著更少。因為琴,相比琵琶和簫、笛之類,有些方麵會比那些,難學得多。能到達楊玄珪那種境界的,古往今來也是屈指可數的。

畢竟,境界這東西,是“修真”領域的;而修真者又有幾人真正會學這些樂器呢?而這些學習樂器的普通凡人,不知道“道”和“境界”的存在,自然彈得好的,自古以來不多。而少數幾個像楊玄珪這樣的超級天才,才會自己悟出“道”和“境界”;從某些方麵說,這些人算得上是以琴入道了。

玉環全麵開動“七彩琉璃心”的功能,一目數十行,其速度與機器人的掃描速度好像就比那“阿童木小朋友”慢一點點。而且在她觀讀的同時,她也在將這些內容深深記在腦袋裏。有七彩琉璃心,可以說,玉環的記憶速度絕對不比電腦差,其穩定性比動不動就崩潰的硬盤,不知好了多少倍。

最後一頁翻過,她雙手合上了琴譜,開始醞釀琴的真諦。

對於她來說,這學習樂器自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她現在要感悟的是蘊含在琴中的那種心境、那種境界。

“鍾子期和伯牙,高山流水,一曲凝天地。”

“孔丘,一曲春秋斷銷魂。”

“蔡邕,焦尾一曲驚天籟……”

玉環在不斷思索著古往今來所有的著名琴家,無不都是將琴藝提升至了化境。而她的目的,正是從這些人身上,找到那琴的真諦。

漫溯在曆史長河之中,玉環再一次沉迷下去了。

而楊玄珪也早早就去休息了。

這一站就是一天。月朗星稀的星空落下了無數的月華辰光,輝映著庭院裏那嬌小的身影。

玉環突然昂首,喃喃道:“琴,以心禦之,以手發之,以意動之!”

琴之真諦。

她幼稚卻又嬌美的臉上,嘴角正微微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