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雄出世-袁紹(3 / 3)

袁紹雖然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縣令,但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縣令,因為他根本就不屑於做這樣的微末小官,在任上也沒有做出什麼出色的政績。

總結袁縣令那一段短暫的縣令生涯,無非就是三件事:喝酒,睡覺,跟當地的名流聊天扯淡。

不久之後袁紹母親病死,他順理成章的辭職回家。

漢朝規定,父母去世,可以服喪三年,袁紹三年母親喪期滿後並沒有回去繼續當縣令,而是賴在家裏不出來,既然不回去,總得給朝廷個交待,想出個像樣的理由吧?

筆者小時候上課遲到時,總是費盡心機的想理由,像是手表慢了,感冒了,路上堵車,扶老太太過馬路,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這樣的理由都用過,這時袁紹也麵臨這個問題,但上述理由他都不能用

但袁紹就是袁紹,他冥思苦想後,終於想出了個合理的呆在家裏的借口,那就是要為死了很久的父親補服喪期三年,這個理由勉強說得過去

在他服喪的六年之中,朝廷多次征召他出來做官,但人家袁紹壓根就對做官不感興趣,一次次拒絕朝廷的邀請,並且擺出一副看透世事、心如死灰的模樣,對來請他做官的人煞有介事地說:父母已去,我心中悲痛萬分,最近更是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我決心潛心黃老學說,隔絕人世,不與人相交,一個人找處僻靜地方,孤獨終老、、、

看到沒有,當普通的讀書人為了撈個一官半職在深山老林裏挨凍受餓的裝逼時,袁紹已經在挖空心思的想著怎麼才能逃避當官了

窮人家的孩子為了當官不得不去裝逼,袁紹為了逃避當官,也著實裝逼了一把

袁紹並不是真的像他說得那樣隔絕人世,那是表麵上做出來給人看的,他私底下一直在跟黨人和狹義之士保持著密切的聯係

這個時期經常出入袁紹家的有張邈、何顒、許攸等人,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是有名的“八廚”之一,何顒也是黨人。所謂的“黨人”是指被當權的宦官打擊迫害的一部分人。當時的宦官掌握著國家大權,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國家,而黨人則是國家政權專政的對象,是時刻需要保持警惕的危險分子。

袁紹跟這部分人密切接觸,引起了宦官趙忠的注意,趙忠曾對他的同事說:袁本初這小子辭官不做,不為朝廷效力,而是私下裏跟階級敵人天天混在一起,這小子到底想要幹什麼?

袁紹的叔父袁隗聽到這話後害怕了,畢竟大漢朝最大的法不是憲法,而是當權者的看法,扣你一頂圖謀不軌的大帽子,那就是誅九族的罪名

袁隗訓斥袁紹說:你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們老袁家就要被滅族了

袁紹也害怕了,畢竟保住命比什麼都重要,最後隻好出來做官。而趙忠也沒有難為他,畢竟不看僧麵看佛麵,埋在袁家祖墳裏的幾位老前輩的麵子還是要給的,袁紹很快就升到司隸校尉一職,相當於省部級的高官了

袁紹之所以不想做官原因有二,

第一,普通的官位他都不放在眼裏,你想想,他們老袁家什麼位置沒做過,國務院總理做過,軍委主席做過,人大委員長也做過,可以說除了皇位沒有做過,別的位置基本上都坐遍了

第二,當時的朝政是太監掌握著,而袁紹心底裏很是厭惡這幫閹黨,一直不想跟他們合作,所以不想做官。並且這次出來當官後,袁紹很快就跟同樣對宦官掌權有意見的何進打的火熱

在袁紹出來做官前,經常出入袁紹家裏的,還有袁紹的密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