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皇位之爭(1 / 2)

折騰了一生的漢靈帝,終於退出了曆史舞台,空留給後人恥笑唾罵。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評價是對一個人最中肯、最樸實、不摻雜任何水分的評價。比如某某,十足的大貪官一個,地球人都知道,大家都在背後罵他,恨不得刪他兩巴掌,他自己還以為自己是個人物,恬不知恥的不停吹噓自己,人活到他那個份上,拿根鳥毛吊死得了。

話說回來,漢靈帝臨死時,把劉協托孤給蹇碩。蹇碩與何皇後矛盾很深,當然不願意看到她的兒子繼承皇位。他知道何皇後的哥哥何進兵權在握,而自己隻掌握少量禁衛軍,正麵根本無法跟何進抗衡。並且在嫡長製的世襲製度下,劉辯是長子,是當仁不讓的皇位繼承人,現在要廢長立幼,有悖於常理。反複權衡之後,他決定鋌而走險:先下手誅殺何進,然後擁立劉協為帝

至於蹇碩為何要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執意擁立劉協為帝,史書上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麵原因:

(1)漢靈帝臨死前把劉協托付給蹇碩,蹇碩感於漢靈帝的知遇之恩,為了完成先帝遺願,拚死籌主。

(2)賭!如果成功了,那麼他就有了擁立的大功,可以加官進爵,位極人臣,如果賭輸了,大不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3)被逼的。蹇碩明白外庭的外戚和士大夫對自己恨之入骨,特別是劉辯的母親何太後也跟自己矛盾極深,如果劉辯當上皇上,那麼到時候他就死無葬身之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抗,還有可能殺出一條生路

司馬認為,雖然前兩個原因也說得過去,但絕不是讓蹇碩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第三個原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說到底,蹇碩是被逼無奈,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更別說在朝堂之上。別看那些權勢熏天的高官風光時威風八麵,頤指氣使,但命運無常,富貴反複,當落魄時,就是想告老還鄉,安安分分當個農民都不行。因為政治是殘酷的,規則就是斬草除根、趕盡殺絕。蹇碩他別無選擇,必須得走這條路。

同樣,何進他們也別無選擇,他們必須發動兵變,因為一旦劉協繼承皇位,那麼蹇碩就會掌握大權,到時候死無葬身之地的就會是他們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權勢之爭,這是關乎身家性命的鬥爭,是誰都輸不起的鬥爭,誰輸了等待他的將是滅族的命運

漢靈帝剛剛咽氣,還沒有發喪,蹇碩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刻假傳聖旨,召何進進宮,同時在皇宮內布置好兵力,準備何進進宮後,立刻擒住誅殺。

何進得到聖旨後正準備起身前去麵見皇帝,如果何進就這樣進宮了,那麼等待他的將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有時候改變曆史的,不一定是大人物,小人物同樣可以改寫曆史

這次改寫曆史的是潘隱,雖然他沒有上陣殺敵,也沒有在朝堂上跟宦官們針鋒相對,但他卻實實在在的改變了曆史的進程。他得知蹇碩的陰謀後立刻趕往何進家,正好迎上準備出門的何進,告送他蹇碩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