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朱儁,何進,盧植,一共帶回四十萬朝廷軍隊,其中有近一半是黃巾戰役緊急征召的。朝廷支付了四十萬大軍五個多月的糧餉,況且今年又免稅。朝廷已沒有實力再供給這四十萬的軍隊,加上軍隊素質不一,朝廷決定裁軍。雖然遭到了部分官兵的反對,裁軍還是進行了。四十萬軍隊,僅留下十五萬。剩下二十五萬的青壯年又成了一大麻煩,要是直接遣散,他們要麼落草為寇,要麼集結成夥,難免會再起暴動。
朝廷估計到這種情況,發放了一部分的路費讓他們各自回鄉,但這隻是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留在了洛陽,何進被這部分人擾的惱火,直接集合五萬軍隊將他們趕出洛陽。爆發了洛陽戰役,反抗者死傷超過三萬,何進損失數千。
對此,朝廷也是采取默認態度,畢竟這也是無奈中的舉措。黃巾,洛陽之事過後,似乎天下又恢複了平靜。
但189年一月,靈帝病死,朝廷慌亂,靈帝死前,曾對諸位大臣道:“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
於是乎朝廷大臣在舉辦過靈帝之葬禮之後,朝臣準備立劉協為帝,遭到了何進,何太後一派的激烈反對。朝臣也不退讓,曾在朝上斥過何進:“汝想篡國耶?”何進不能對,隨後隻是道:“劉協年少,不宜為主。”
朝廷瞬間分為兩派,一派楊彪,盧植,皇甫嵩,王允,朝廷多數文臣結成的,準備立劉協為皇帝。
一派大將軍何進,皇後,以及朝中少數人,準備扶持劉辯。
何進手握十萬兵馬,占有絕對優勢,有打算誅殺楊彪,皇甫嵩等人。皇甫嵩手中握著剩餘的五萬人馬。
楊彪隨即召集了各位支持劉協的大臣,何進在洛陽外十萬兵馬蠢蠢欲動,怕是有準備。商討對策,商討了半天,想出了求助外援,附近能夠快速到達洛陽的唯有那董卓,可惜大部分人認為董卓狼子野心,不能調入京城,楊彪也是猶豫不決,最後不了了之。
直到一間事,引發了這次洛陽大亂,支持劉協的朝臣向天下發布了劉協為獻帝。這一舉措激怒了何進。其實何進之所以如此反對,甚至抱著謀反的心理,不全是因為劉協不是何皇後所處,何進本身不堪大用,何皇後曾毒殺劉協之母,如若讓劉協當了國君,如何了得。
皇甫嵩五萬軍馬與何進十萬人連戰數場,盡皆大敗,最後退入城內。何進十萬人勢如猛虎,皇甫嵩數次告急。楊彪等人大驚,立即向天下發出保衛皇帝的詔令,隻有兩支軍隊開往洛陽,一支乃並州刺史丁原,領五萬騎兵,一支便是董卓,十萬精銳。
董卓大笑著對賈詡道:“果然不出文和先生所料,我董卓若成大事,文和先生當為第一功。”
賈詡點點頭:“將軍如若進入洛陽,切記不可忘殺無辜。”
董卓灌一口酒:“自然不會。”
何進聽到援軍已經往洛陽來,攻勢更甚,皇甫嵩眼見洛陽就要失守時,董卓先行帶領的兩萬人在關鍵時候插入了何進中軍,皇甫嵩立即鼓舞士氣,全軍出城。何進見手下陣型大亂,慌忙指揮軍隊,董卓彎弓搭箭,一箭射殺何進。何進七萬士兵不再抵抗,皇甫嵩順利接下這七萬軍士。
入城的董卓,朝廷百官顯得不冷不熱,董卓也不為意,隻是看的洛陽的繁華,眼神中閃過一絲厲色。
董卓剩餘的七萬軍士先丁原一步到達洛陽城外。百官看的皇甫嵩手中還有十萬兵馬,也就不懼。
那董卓邀請皇甫嵩,盧植,朱儁一聚,手下將領皆有疑慮,皇甫嵩,朱儁依舊前往,盧植身體不適。董卓看的兩人到來。擺了一座盛宴。
酒過半巡,董卓突然道:“兩位將軍可知董卓為何相請?”
兩人齊道:“董將軍不是為談軍事麼?”
董卓搖搖頭,又指著這座酒席道:“將軍可知為何擺這酒席?”
兩人搖頭,董卓大笑道:“因為將軍再也嚐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