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城(1 / 2)

十二月初,下了一場好雪,洋洋灑灑,使得小小的蘇家村四處一片白皚皚。鄉間窮困,一座麵闊三間的磚瓦房,配著齊整的小院子,在一眾茅草屋之中格外地顯眼。磚瓦房西頭的房間裏,蘇靜姍翻箱倒櫃,忙碌半晌,終於翻出一件補丁摞補丁的破舊衣裳,滿意地點了點頭。

她抱著這衣裳,一溜煙地穿過堂屋,跑進東邊的屋子,獻寶似地捧給計氏看:“喏,娘,我就穿著這件到東亭縣去,如何?”

計氏正在納一雙大碼的鞋底,聞言抬頭看了看,失聲笑道:“傻囡,咱們可是要進城去,你不說尋一件嶄新的衣裳出來穿,卻拎個破爛夾襖作甚?這樣大的雪,一個夾襖卻也穿不暖和,沒得凍著了你。”

蘇靜姍抖了抖千辛萬苦找出來的破夾襖,道:“爹爹是要接我們進城去住不假,可那邊還有兩位姨娘,好幾位兄妹呢,誰又曉得情形如何,若是都過得好,倒還罷了,倘若他們過得不如意,卻見我們穿戴整齊,豈不是多生出些事端來?”

蘇靜姍的父親蘇留鑫,長年在外經商,走南闖北,卻獨留發妻在老家務農,因他在外無人照料飲食起居,又念及計氏膝下無子,便照著別個行商的樣子,納了兩房妾室,不過隻安置在東亭縣,並未到這鄉下老家來過。

今年蘇靜姍已滿十三歲,再過幾年就要出嫁,蘇留鑫怕她在鄉下尋不著甚麼好人家,因此不顧兩位姨娘的強烈反對,要把蘇靜姍和計氏接到東亭縣去同住。

計氏聽女兒提及城裏的那兩位姨娘,神色微變,但嘴上仍道:“她們在城裏住,你父親又做著買賣,自然是過得好的。”

蘇靜姍心知計氏不快,馬上撲進她懷裏,撒了個嬌兒:“娘,話分兩頭說,咱們穿著破衣去東亭縣,若是她們過得好,見了我們不好,正好出些血,替我們添置新衣,反正那些錢都是爹爹賺的;若是過得不好,見著我們亦不好過,也不會有想法。但若是穿著新衣去,萬一她們真拮據,又見著我們還過得去,就難免要打些個歪主意了。”

“娘,你也不想白白把錢送與她們使用的,是不是?”蘇靜姍一麵說著,一麵抱住計氏直搖晃。

計氏被她搖到頭暈,早忘了東亭縣的倆姨娘,笑道:“姑奶奶,小祖宗,依你,依你,咱們都穿舊衣去,快去替娘也尋一件出來。”

蘇靜姍馬上鬆開手,翻箱倒櫃去了。計氏緩了口氣,笑著搖搖頭,繼續納鞋墊。

砰砰咚咚一陣響,一時蘇靜姍尋了破衣舊裙出來,疊好,擱到床頭的櫃子上。這時計氏仍在納鞋墊,頭也不曾抬一下,蘇靜姍走到堂屋裏,踩了踩夯實的泥地,複又回到東邊屋裏,壓低了聲音問計氏:“娘,銀子倒是藏好了,地契卻是要托給誰?”

計氏同樣壓低了聲音,道:“你這囡囡,非要為娘把銀子藏起,此去東亭縣甚遠,銀子沉重,藏就藏,倒也罷了,隻是這地契又沒得幾兩重,卻為何不貼身帶著?”

蘇靜姍反問:“萬一被他們瞧見,要來分幾畝地去呢?”

計氏馬上道:“休想,這些田,都是我一手一腳掙來的,將來除了給你,你爹都別想。”

蘇靜姍見她想通,便不再言語。

計氏思忖一時,道:“家裏原先就有的地契,咱們帶去東亭縣,交與你爹;我自己掙來的那幾畝,就托給你舅舅罷。”

蘇靜姍心想自家舅舅是老實人,那些年過得窮困時,也沒少接濟她們,因此便點了點頭,道:“娘這主意好。”

母女倆商議妥當,第二日便請了舅舅來,將地契田地房屋,都托付與他。又過了數日,雪融天晴,道路幹燥,母女倆換上破舊衣衫,裝上幾塊幹糧,再雇了一輛馬車,朝東亭縣去了。

馬車漸行漸遠,蘇靜姍回望已變作小黑點的磚瓦房,心中突然湧上萬般不舍,雖然穿越到這裏也不過兩年,但她早已把這裏當作自己的家了。

一路顛簸了兩日,終於到得東亭縣,馬車在一家不太大的店鋪前停下,招牌上幾個大字:蘇記綢緞莊。蘇靜姍抬頭看了看,帶著驚喜扭頭喚計氏:“娘,就是這裏。”她說著便跳下車去,一手捶著肩,一手去扶計氏,道:“總算到了,總算不用再坐這勞什子馬車了,我這骨頭都快被顛散了。”

計氏幫她捶了捶另一邊的肩膀,笑道:“瞧你這老氣橫秋的樣兒。”說著,就把手伸進懷裏去,要掏荷包付剩下的一半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