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開場白要這麼做——如何解除客戶的心理防線(2)(1 / 3)

銷售員要積極,而不是心急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縮短吃到豆腐的時間呢?我們可以積極地想辦法,比如把豆腐放在冷水或者冰箱裏降溫,這樣不但能很快地吃到美味的豆腐,而且還不至於被燙傷。

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也是一樣,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而不是心急地去“銷售”。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一個人想取得成功,必須要積極地準備,等待機會,而不應該整日心急。

否則如此下去,導致學藝不精,那麼上陣時必定準備不足,再逮到人就想試試推銷的鋒芒,結果隻會是說服不了對方,喪失了銷售機會,還會因失敗丟掉自己的信心。

作為一個銷售員,在對產品的專業知識了解不深之前,最忌在取得經銷商資格後,馬上展開銷售工作。一方麵,你或許對產品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很難一次把它的優點全部說明白;另一方麵,你可能對產品的功能不甚了解,客戶隨意提出一些疑問,就把你考倒了。銷售員積極地用專業知識去武裝自己,耐心地等待機會,是很有希望取得成功的。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架小型飛機上乘坐了5位乘客,這些人分別是英國人、日本人、美國人、一個中國中學生,還有一個德國牧師。

當飛機正接近戰區時,飛機正好被流彈打爆了引擎,機長宣布棄機後就先跳傘逃跑,這時,飛機上的降落傘隻有4個。

美國人先站起來,不慌不忙地說:“為了美國人民我要活下去。”說完抱著傘就跳了下去。

英國人也沒有了以往的紳士風度,匆匆忙忙地說:“為了大不列顛我要勇敢地活下去。”說完也抱著傘跳了下去。

日本人看看情形嚴峻,也心急火燎地搶了一個降落傘說:“為了大日本帝國我一定要活下去。”說完也跳了下去。

這時,隻剩下中國中學生和德國牧師了。牧師淡淡地說:“小朋友,我的年紀比你大,已經活得比你老了,這個降落傘給你逃生吧。”

這時中國的中學生冷靜地說:“牧師先生,我們一起跳!”

牧師不解地問道:“現在不是隻剩下一個降落傘了嗎?”

中國中學生說:“不是的!之前那個日本人把我的書包當降落傘拿去跳了!”

背著書包跳下去,日本人一定會很後悔這麼心急地就跳了,可是,他的這句話沒有機會說給別人聽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裏麵的道理卻很深刻。在生活中,有些銷售人員在推銷產品時急於求成,往往表現得很激進,結果使客戶產生厭煩和警惕心理,從而無法完成交易的目的。

其實,銷售人員越是表現出希望客戶早下訂單,客戶越會小心謹慎。如果客戶覺得銷售人員非常著急想把東西賣出去,他們就會對產品的質量或售後服務充滿疑慮,結果常常會事與願違。想想看,不會有誰願意購買產品時有一種被催促的感覺。

銷售成功的前提必須建立在客戶滿意的基礎上。這不僅包括對產品的質量或服務本身滿意,也包括客戶情緒上的愉快感。有條不紊地介紹不僅可以滿足客戶對產品了解的需求,也可以讓客戶在心理上感到舒服。如果在銷售的過程中表現得過於急切,反而會增加客戶的懷疑甚至不滿。

那麼,銷售員該怎樣避免急於求成這一弱點呢?這需要語言表達上清晰、穩重,介紹產品時要從容不迫,該讓客戶聽清的地方要放緩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則可以一句帶過。除了要積極地將產品或服務的優勢表現在客戶麵前外,還要學會傾聽客戶的想法,了解客戶的需求。

銷售的過程是一個雙方溝通的過程,所以,在與客戶交談的過程中不僅要自己有話可說,也要聽客戶怎麼說。客戶表達出的信息,才是你抓住重點打開其心房的鑰匙。

火苗才能點蠟,客戶隻買“熱情”的單

“隻有劃著的火柴才可以點燃蠟燭”,這裏把火柴比喻為熱情,把蠟燭當做客戶,隻有銷售人員滿身充滿熱情的時候,才能用實際的行動、貼心的語言,感染態度冷冰冰的客戶,才能讓蠟燭熊熊燃燒。

記得有人說過,老板就是老板著臉的人。如果你不是老板,你就不要板著臉。因為沒有一位客戶願意跟一個板著臉、陰沉沉的銷售人員交談,更不要說“買單”了!

假設工作時沒有熱情,你的工作就會像縮水的青菜一樣,毫無新鮮和吸引人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抵禦一個充滿熱情的人的吸引力,熱情是整個宇宙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種人類情感。

據有關部門統計研究,熟知產品知識在成功銷售的案例中隻占5%,而熱情的態度卻能在銷售中占到95%。自己滿腔熱情,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