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為患上千年,攪得北疆不寧,擊破匈奴,安定北疆,是無數仁人誌士的夙願。如今,秦軍成功了,成功的擊破了匈奴,這消息傳來,誰能不激動呢?
這一激動的直接後果就是,國人庶民不顧路途遙遠,從四麵八方趕來,要在第一時間迎接秦軍的歸來。
要不是千裏絕域太過凶險的話,激動的國人庶民就要深入絕域,到漠北去迎接秦軍了。
趕到漠南的國人庶民不下於三萬之眾,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了。因為大漠難走,能有如此多的國人庶民趕來,非常難得了。
也由此可以證明,國人庶民是何等的激動。
國人庶民帶著好吃好喝迎接秦軍,秦軍軍紀嚴明,並沒有接受。
更有一奇的是,國人庶民對秦軍的擄獲特別感興趣,想要弄點回去收藏。如此一來,凡秦軍繳獲的匈奴之物特別珍貴,哪怕是雞零狗碎之物也是被人瘋搶。
秦軍此次北征,擄獲極為豐厚,不計其數的牛羊駿馬,金銀珍寶。貴重之物都要上繳國府,即使如此,秦軍的收獲仍是不小,諸如匈奴的彎刀、弓箭、皮衣裘帽之類,不用上繳國府,算是銳士之物了,有收藏價值。就是這些東西,在國人庶民眼裏,也是極為珍稀之物,足以收藏一輩子,甚至可以傳給後人。
越是朝南走,趕來的國人庶民越多,而且,無不是熱情萬分。
到了朔方城,秦軍在這裏暫時休整。然後,李牧和尉繚一聲令下,秦軍就開拔,回到各自的駐地。
李牧和尉繚率領嬴政、蒙恬、蒙毅、王賁和一眾將領,以及斬首二十級以上的銳士前去鹹陽,接受秦異人的犒賞。
秦軍此次北征,斬首極多,光是斬首二十級以上的銳士就足足有三千多人,這隊伍依然浩大。他們是秦軍英雄中的英雄,勇士中的勇士,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得到熱情萬分的國人庶民的歡迎。
當李牧他們回到關中時,又被嚇了一大跳,因為關中是人滿為患了。
擊破匈奴,那是何等重大的事件,凡得到消息的人都想趕來迎接勇士,想一睹勇士真容,趕到關中的國人庶民不知幾多。鹹陽是不夠用了,就借住在國人庶民家裏。最初,是鹹陽人滿為患,後來就是整個關中人滿為患了。
當一行人到達鹹陽時,秦異人率領群臣親自前來迎接,可把李牧和尉繚他們給激動得紅光滿麵。
秦異人身為大秦的皇帝,就未有親自迎接有功之臣的事兒,就是上將軍王翦也沒有這份殊榮。如今,秦異人親自前來迎接,這足以令李牧和尉繚他們自豪一輩子了。
擊破匈奴的意義太過重大,自此以後,大秦北疆安定,四境安寧,再無戰事,可以專注於治理,開創一個盛世。秦異人格外開恩,下旨慶賀七曰。
一統天下,也才慶賀三曰,擊破匈奴慶賀七曰,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慶賀結束,就是商議如何處置大漠之事。大漠與中原異,不能由秦朝直接治理,還是要讓大漠諸部來管理,這又要涉及到如何控製這些部落的問題。
對於這種事兒,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令黃石公、李牧、尉繚他們好生為難,商議了數天,都沒有一個穩妥之策。
最後,秦異人拍板,道:“大漠氣候寒冷,是苦寒之地,而且交通不便,由大秦派軍駐守不妥。朕決定,設立漠南漠北兩個都護府,隻需要派少量軍隊駐守,能有威懾之力便成。至於大漠諸部,就把他們肢解成三二十個勢均力敵的部落,大秦隻需要扶弱抑強,誰強就打擊誰,誰弱就扶助誰,讓他們保持均衡,大秦就能永遠控製大漠。”
由秦軍駐守的話,苦寒隻是一個小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交通不便,後勤補給難以跟上,這將會成為秦朝的一個巨大的負擔。因而,采取“以夷製夷”之策就是必然了。隻要讓大漠諸部保持均衡,誰也奈何不了誰,秦朝就能控製大漠。
至於如何令大漠諸部保持均勢,一個“扶弱抑強”之策就行了。
扶弱抑強之策,是隋朝用來對突厥的奇計,硬是讓強橫的突厥**為東西兩部分,為後來唐朝滅突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被秦異人用來對付大漠諸部,有奇效。
自此以後,大秦四境安寧,鮮有戰事,秦異人把主要精力用在內政上,秦朝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強,開創了一個盛世。
五年後,嬴政成婚得子,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秦異人終於當上爺爺了。
秦異人抱著小孫子,隻見這小子白白胖胖的,眨巴著一雙烏溜烏溜的眼睛打量著秦異人,並且衝他笑個不住,秦異人大為歡喜,笑道:“‘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你小子就叫扶蘇吧。”
(全書完)
如果您覺得《秦皇紀》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