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多,死得多!”嬴政騎在駿馬上,打量著如同海潮般衝來的匈奴,一臉的譏嘲。
“嘣嘣嘣!”強勁的發機聲再度響起,強弩再度發威,不計其數的弩矢再度出現在空中。
這輪射殺之後,匈奴死傷慘重,卻是為了狼居胥山,依然勇猛無畏,如同下山猛虎般衝了過來。
XXXXXX
李牧率領下的秦軍眼睜睜的看著匈奴列陣,並未發起攻擊,這令匈奴大臣大為不解,有人譏嘲秦軍。
“秦軍是不是被千裏絕域折磨得暈頭了,如此良機,他們竟然不發起進攻。”
“大匈奴還未成陣,若是秦軍抓住良機發起進攻的話,大匈奴的勇士一定會死傷慘重。”
頭曼單於卻是眉頭緊擰著,雙手緊握成拳,捏得骨節作響。
“閉嘴!”把大臣的譏嘲之言聽在耳裏,頭曼單於暴喝一聲,如同驚雷炸響。
頭曼單於精明人一個,他當然知道李牧為何不立時發起進攻,而是要給他列陣的良機,因為李牧的想法和嬴政、尉繚的想法一樣,想要在匈奴發揮出最強戰力時擊破匈奴,以此來震懾匈奴之心,摧毀匈奴的鬥誌。
秦軍這一手的確是夠狠,雄心勃勃,要是成功的話,匈奴在數百上千年內一提起這一戰都會驚恐萬端,不敢再有絲毫背叛之心,要頭曼單於不怒都不成。
就這樣,匈奴在秦軍的等候下,終於列陣完成。
如今的匈奴,遠非當年的匈奴所能比,有著不錯的號令了,雖然比起冒頓那一萬精銳有不小的差距,亦是難能可貴了。
“嗯,陣勢還不錯,有些模樣了,厚重、謹嚴。”李牧看在眼裏,點評一句,不乏讚賞。
話鋒一轉,道:“可惜,匈奴畢竟是匈奴,隻會盤馬彎弓,不會製造精良的裝備,沒有先進的戰法,這陣勢再好又能有什麼用呢?”
李牧這後半句話太有道理了,匈奴不過是一個遊牧民族罷了,隻會盤馬彎弓,沒有先進的文明,沒有發達的科技,不能製造精良的裝備,更不能依精良裝備而製訂先進的戰術戰法。
僅僅一個陣勢厚重嚴謹,又有什麼用呢?不過是得其形,不得其神罷了。
這是匈奴的先天不足!
正是因為匈奴有這種先天不足,即使經過冒頓改革而強橫的匈奴最終為漢朝擊破。
縱觀中國曆史,大漠中的遊牧民族換了一個又一個,都曾強橫一時,最終卻是敗在了中原手裏,消亡在曆史中,原因就在這裏。
當然,蒙古族是個例外,因為得到燕雲之地漢人的支持,能製造精良的裝備,這是蒙古人能夠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原因。
要是當年的蒙古人沒有得到宋朝失地漢人的支持,蒙古人再武勇了得,也是無法製法精良的裝備,更不可能橫掃歐亞大陸了。
“大匈奴的勇士們:十年前,可惡可恨的秦狗斬殺大匈奴百萬之眾,毀掉曆代祖先埋骨的聖地龍城,挖了我們的祖墳,此仇不共戴天!大匈奴的勇士誓死報仇!”頭曼單於揮著彎刀,騎著駿馬,在匈奴陣前疾馳,大聲訓話。
“誓死報仇!”匈奴對當年之事是耿耿於懷,沒有一刻忘記,此時聽了頭曼單於的話,無不是恨意熾烈,欲要報仇雪恨。
“大匈奴的勇士們:用你們手中的弓箭射穿惡毒秦狗的胸膛!用你們的彎刀砍下萬惡秦狗的頭顱!”頭曼單於手中的彎刀一振,一朵漂亮的刀花閃現。
“射穿惡毒秦狗的胸膛!”
“砍下萬惡秦狗的頭顱!”
匈奴爆發出驚天的吼聲,人人眼裏射出仇恨的光芒。
到眼下為止,匈奴曾經兩度大舉南下,第一次被趙武靈王大敗於河套之地,第二次被秦異人全殲百萬之眾。這兩次失敗都是損失慘重,然而,第二次的失敗匈奴最不能忘記,永遠銘記這恥辱,因為龍城被毀了,祖墳被挖了,匈奴豈能忘記這血海深仇?
此時此刻,報仇的時候到了,他們是恨意滔天!
“弟兄們:你們聽見了嗎?匈奴叫嚷著要報仇呢!要報當年我們全殲匈奴百萬之眾,毀龍城,挖匈奴祖墳的血海深仇,你們能允許嗎?”李牧的訓話因勢製宜,卻很有效用。
“不能!”驚天的吼聲響起,秦軍銳士眼裏閃著厲芒,死死打量著匈奴。
“大秦銳士注定要把匈奴永遠踩在腳下!注定要讓匈奴永遠背負恥辱!”李牧的訓話非常簡短,卻是很有力,令人熱血沸騰。
“把匈奴永遠踩在腳下!”
“讓匈奴永遠背負恥辱!”
秦軍銳士再度爆發出驚天的吼聲,戰意高熾。
“殺!”頭曼單於手中彎刀一揮,匈奴如同海潮一般,衝了過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秦皇紀》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