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沈陽戰役開始(1 / 2)

第5集團軍在沈陽外圍與小鬼子對峙了很多天。在沈陽外圍的新民,八路軍開始動手了。第9師對著新民就是一腳,喀秋莎火箭炮團的炮火瞬間打通了八路軍前進的道路。

1旅1團團長看著炮火已經開始延伸,大喊道:“司號員,吹衝鋒號!”

伴隨衝鋒號的響聲,每個連都舉起紅色的連旗向前衝鋒。許多人一定覺得舉著旗子衝鋒很傻,這不是給敵人指示目標嗎?但是旗幟還有很多作用:

第一個用途:表彰。外行看軍隊的戰鬥力強弱,看的是武器裝備,官兵素質,內行人看的是軍隊的士氣,為了鼓舞士氣,讓官兵時刻充滿鬥誌,能夠承受超出尋常的考驗,在重大的壓力下也不崩潰,就需要很多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帶動部隊,激勵部隊,從心理學上講,有點類似於一種心理暗示,“你看,他們可以,那我們也可以”。

出於這個目的,根據某支部隊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會授予其各種功勳稱號,例如,“戰鬥英雄營”、“英雄模範連”、“尖刀英雄班”等等,隻要在戰鬥中表現突出的部隊,不管它的作戰單位有多小,都會被授予英雄稱號,戰鬥時,這樣的榮譽稱號被允許繡在戰旗上,在戰場上一打出來,就會激發部隊的榮譽感,奮勇前進,不落人後。

第二個用途,指示目標。衝鋒的時候,不是大家悶著頭往前跑就行,每支部隊都有各自的任務,可是跑起來,周圍到處是友軍,飛機轟炸,炮火猛烈,敵人還會開槍掃射,很容易造成部隊被打散,兵找不著官,官找不著兵,沒有戰友的配合,沒有長官的指揮,該往哪兒衝,就不是很清楚了,畢竟具體的作戰任務隻有軍官才知道,而且能看懂地圖,能自主思考,文化水平較高的士兵也不是很多。

這個時候,鮮豔的紅旗,加上醒目的榮譽稱號,就完美地解決了問題。隻要看到自己所屬部隊的旗子,朝著那個方向衝就不會錯,就算打散了編製,找到軍旗所在位置也能迅速歸隊。

因此,在戰鬥中,不管犧牲多少人,軍旗不能倒,隻要有軍旗在,就有部隊在,軍旗要是倒了,就意味著無法再指示目標,到處是爆炸聲和槍聲,你喊破嗓子也不會有人聽清楚你在說什麼,建製被打亂還是小事,部隊無法完成任務,還會連累友鄰部隊,付出慘重的代價,那才是大事。

第三個用途,就是用於進行敵我識別,簡單的通訊聯絡。大的軍旗在行軍時展開,走在部隊最前麵,友鄰部隊遠遠地看到,就算彼此不認識,用望遠鏡看,也能知道這支部隊是什麼編製,從哪來,要到哪去,要是敵人假扮的,也好有個反應的時間,通訊員還會有一麵小紅旗,用來打旗語,表明身份,防止誤會,一方麵是因為有些時候,需要保持絕對安靜,盡量不要發出聲音,另一方麵,也是實屬無奈。

我軍嚴重缺乏無線電設備,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入朝初期,無線電設備最多到團,即使是到了朝鮮戰爭後期,無線電也隻能下放到營,連隊都沒辦法配備齊全,更別提基層作戰部隊了,所以,軍旗的作用可以說十分重要,當然,除了軍旗以外,還有其他工具,比如軍號,銅哨,手勢,等等,這些東西共同形成了我軍通訊聯絡的體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話題扯遠了,咱們繼續說戰鬥。1團的紅旗插到新民城外的塹壕上,八路軍的火炮已經延伸到新民城牆上。新民城內的關東軍部隊就算想要支援城外塹壕內的兄弟,也是有心無力。何況城裏的部隊心裏都長草了,都在觀望八路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為什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關東軍最近總打敗仗。而且剛剛的炮火,已經打沒了小鬼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