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0MKI飛機上裝備羅達國生產的雪豹PESA雷達號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好的雷達。
曾經在某個軍事論壇內,有幾個神棍吹噓它比夏國空軍的主動相控陣雷達還要好,跟F22的雷達不相上下。
那跪舔阿三的嘴臉回憶起來,至今還讓人惡心。
實際上這種雷達的性能很一般,分辨率也很低,實戰效果平平,性能連好一點的多普勒雷達都不如。
此時在預警機提示下,蘇-30MKI飛機已經發現了來襲的巴坦鐵戰機,但卻分辨不出是軍用還是民用目標,一時有些傻眼。
雙方距離快速接近,紛紛開了加力,爬升占據有利位置。
超視距空戰中,戰機高度越高,速度越快,能量勢能越大,則中距空空導彈的效果就越好。
殲-10CE戰鬥機上的主動相控陣雷達是2010年代的最新科技產品,性能還是分辨率,還是信號處理能力都遠遠超過蘇-30的雪豹雷達。
它配套的PL-15中距空空導彈,在145公裏上就能開火。
而蘇-30配備的R77射程則隻有90公裏。
但是這裏有個誤區,很多人以為導彈射程就是能開火的距離,這是個大笑話。
實戰中實際使用距離是遠遠小於這個最大射程的,以前夏國曾經和北方的羅達國進行空軍聯合軍演。
夏國用的就是從羅達國購買的蘇27戰機,羅達參謀驚訝的發現夏國空軍參謀在製定計劃時,竟然按照導彈的最大射程來設計空戰。
他們趕緊表示,你們這樣不專業,這些導彈實際使用距離隻有標定射程的一半……
(這是某東方大國的真事,被俄羅斯空軍嘲笑了很久)
所以放眼世界,實際上目前為止,在一百公裏距離上實戰擊落戰鬥機的例子少之又少,多數是自媒體的吹比。
幾乎所有的超視距空戰,都發生在30公裏到60公裏這個區間內,所以陣風戰鬥機的設計初期,弗蘭國人才將米卡導彈的射程固定在這個範圍內。
因為他們認為,超過這個範圍,截獲目標,跟蹤目標,擊落目標的概率大大下降,中程導彈的作用很有限。
主動相控陣雷達的出現改變了遊戲規則,使得中距導彈的有效射程提升到了接近一百公裏。
因此殲-10CE跟蘇-30MKI的對決實際上是跨時代的對決。
“開火!”
哈穆德一聲令下,PL-15中距空空導彈點火飛向敵機。
四架戰機依次開火,導彈猶如劃過天際的火龍。
蘇-30MKI的雷達告警係統突然響起了滲人的尖叫聲:
“導彈來襲,導彈來襲!”
四架戰機立刻散開,猛烈橫滾起來,同時灑下了鋁箔條。
“轟——”
空中爆發出了璀璨的煙火,一架蘇-30被擊落了。
然後又一輪齊射,又擊落了一架。
等到雙方接近到了60公裏,蘇30雷達截獲目標的時候,隻剩下兩架了。
雙方態勢變成了二打一的形勢。
隨即更加激烈的對射開始,PL-15中距空空導彈的優異性能展露無遺,兩架蘇-30全部被擊落。
蘇-30前後發射了七八發R77,還是擊落了一架殲10CE。
“穆罕默德——”
哈穆德上校看著燃燒下墜的戰機中,突然彈射出一道火箭,然後綻開了傘花。
這才放下心來,記下了他的方位。
這場空戰他們以三比一獲勝,擊落的還是阿三國的蘇30戰機,算得上一個不小的勝利。
但是……
他看了下油量表,心沉了下來。
油料不夠了,無法跟專機會和進行護航。
三架殲10徘徊片刻,隻能無奈的掉頭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