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朱見深、萬貴妃等人身邊氣焰囂張、驕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太監,朱祐樘身邊的太監則和他們有著雲泥之別。
司禮監太監覃吉,曾在宮中服侍多年,做過典璽局的郎官,後來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覃吉朝夕相伴,謹慎侍奉。除了督導朱祐樘學習之外,兩人還經常談論古今政典、天下民情以及農桑軍務等等。
這天,朱見深打算效仿先帝,將霸州的一處田莊賜予朱祐樘。明朝的皇帝為了加強集權,自明初設立錦衣衛後,又先後成立了東廠和西廠,導致宦官的組織越來越龐大。皇室貪圖享受,使得宮中太監、宮女和嬪妃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皇宮日常的開支用度也隨之水漲船高。在無法節流的情況下,隻好開源,於是皇家開始設立皇莊收租。皇帝、後妃及皇親國戚、宦官等嚐到“甜頭”後,紛紛圈占田地,侵占民田,建立自己的莊田。為了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欲望,皇家成員、宦官之間也開始相互碾壓、土地兼並。
覃吉聽到這個消息後,勸說朱祐樘不要接受,並說道:“將來天下都是您的,無須再要什麼莊田。”
朱祐樘聽了他的話之後,就上書推辭掉了。
由於朱見深癡迷佛教,宮中之人為了討好他,都或多或少地對此有所接觸。
有一次,朱祐樘偶然發現身邊的小太監袖中藏有佛經,由於平時接觸的都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對佛經知之甚少,出於好奇之心,兩人開始誦讀起來。不多時,朱祐樘聽到覃吉走來,內心一驚,說道:“不好,老伴來了,快把書藏起來。”慌忙之間拿出《孝經》開始誦讀。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隨後覃吉走了進來,小太監低著頭,雙手交叉站立著。
“太子剛剛在誦讀佛經嗎?”
朱祐樘答道:“沒有,是《孝經》。”並將書麵展示給他看。
覃吉笑著說道:“很好,佛書荒誕不可信。太子還是多讀些經書才好。”
“我知道的。”
“太子也不可對這些小人多加寵溺,”覃吉指了指站著的小太監,“等你當了皇上,一定不要讓他們擅權行事,以免禍亂朝綱。”
“您的教誨我都記在心裏,放心吧,您身體不好,我先送您回去吧,禦醫開的藥要記得喝完。”說完朱祐樘便攙著他的胳膊,打算把他送住所。
“奴才老了,沒有什麼奢望,隻希望將來天下能有一個聖賢的君主。”
之所以覃吉要對朱祐樘這般諄諄教誨,因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宦官專權的惡果。權勢滔天的汪直,把握朝政、任人唯親,朝廷上下敢怒不敢言。梁芳雖不似汪直那般有權勢,但他靡費錢財、賣官鬻爵,短短幾年就把內庫的金銀揮霍一空。覃吉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他這位太子身上。
兩個人緩緩地走在大路上,舉止親昵,時不時傳來一老一少的歡笑聲,給這偌大的皇城增添了些許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