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時間,吳晴是不是應該已經出發了。”
南國禦書房內,陛下正慵懶地倚靠在自己的龍椅上。麵前的禦案上還放著禦膳房剛送來的燕窩。
吳道子正恭敬的站在下首。
“回陛下,吳晴已經於大前天從北國出發歸來。估計再有一個月左右就能回京了。”
“嗯。聽說他墜崖了?現在怎麼樣。”
陛下語氣中略帶不滿。
“回陛下,吳晴運氣不錯,毫發無傷。”
陛下用勺子攪拌著碗中的燕窩,聽到毫發無傷四個字之後才將一口燕窩送進嘴裏。
半晌之後,陛下說道:“這次北國之行吳晴算得上是精彩,鏟除了柳生一郎,又在北國殺了柳生但馬守,現在的他應該有九級了吧。”
吳道子連忙說道:“回陛下,他隻是有些討巧罷了。柳生但馬守是被少司命打成了重傷。不過按他自己的話說,應該是剛剛摸到了九級的門檻,不然也不至於被柳生但馬守推下懸崖。不過武功這方麵,臣也不明白。”
陛下放下手中的燕窩,一旁伺候的太監馬上遞上溫熱的毛巾,陛下擦了擦嘴,將毛巾又放了回去。同時揮了揮手,那太監懂事的將毛巾和燕窩都撤下,然後輕手輕腳地離開了禦書房。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回來之後,封官拜職是少不了的。而且朕之前就說過,要給他一門好親事,到時候等他回來,朕一並宣布。”陛下微笑著說道。
“臣代吳晴多謝陛下恩典。”吳道子彎著腰恭敬的對陛下行禮。
陛下揮揮手讓他平身,笑著說:“好了,不必多禮。”
隨即陛下問道:“對了,常坤畏罪自殺,他的家裏人怎麼辦了。”
常坤是被柳生但馬守滅了口。至於是誰下的令,二人都心知肚明。既然沒說查,也沒說不查,那就是不了了之了。
吳道子馬上說道:“臣已經將他的家裏人控製,等候陛下發落。”
“既然常坤畏罪自殺了。那他家裏人就流放吧。路上做成感染瘟疫,不治身亡。”
陛下說出這話的時候。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臣,明白。”按照吳道子這樣熟門熟路的表情來看,這種事他自然不是第一次做。
在吳道子看來,此時的陛下已經算的上是仁慈了。畢竟常坤身為封疆大吏。一品大員。竟然通敵叛國,售賣軍需給倭國。更讓陛下生氣的是,他竟然勾結太子,這是謀反。沒有滅族就是因為陛下不想聲張此事。
陛下起身,拿起一封奏折遞給吳道子。吳道子雙手接過。
“這是北國剛剛發來的文書。你看看,裏麵的內容嘛,大致就是這次倭國得到了部分從南北兩國流漏出的武器,實力又進一步的得到加強,原本的兵力部署有些捉襟見肘,北國太後提議,兩國共同增派一部分兵力,你覺得如何。”
吳道子一怔,心中暗自思忖著,隨後行禮道:“陛下,這是兵部和軍機處的事,臣……不能越權了。”
皇帝微微一笑,似乎並不在意他的回答,接著說:“朕已經和兵部、軍機處商量過了,增兵沒什麼問題,糧草也能跟上。隻是這人選方麵,朕決定讓兵部侍郎李響帶太子去曆練曆練,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吳道子心頭一跳,再看陛下麵無表情的說道:“你覺得怎麼樣?”
吳道子連忙低頭行禮,恭敬地回答道:“臣覺得甚好,陛下聖明,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哦?”陛下故意皺起眉頭,佯裝出一副狐疑的神情,目光緊緊盯著吳道子問道:“這哪裏就甚好了!”
麵對陛下的質問,吳道子並未感到絲毫緊張,反而露出自信從容的微笑。他深知自己作為陛下最為器重的大臣,此刻需要展現出足夠的智慧和見識。於是,他拱手向陛下行了一禮,然後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您可是心知肚明啊!太子殿下貴為儲君,身負重任,必須具備卓越的才能和品德。而所謂儲君,不僅要精通文治之道,還要擅長武功之術,做到文武雙全。太子殿下自幼便隨陛下學習治國理政,更時常代替陛下監國處理政務,這在文治方麵可謂深得陛下真傳。然而,盡管太子殿下在武學方麵從未懈怠,但實際上卻缺乏實際的戰功。因此,此次出征不僅可以讓太子殿下獲得寶貴的曆練機會,還能借此證明其軍事才能,粉碎近期京城中流傳的不實謠言。此外,此舉更可向北國展示我國皇室人才濟濟、後繼有人的實力。”說到這裏,吳道子再次恭敬地向陛下行了一個大禮,表示願意全力支持太子殿下抗擊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