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鏡湖的案件(1 / 3)

對於陳瑞林的這句恭維,吳晴早已習以為常。他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反應,而是直接問道:“這裏能聯絡到京畿處的暗探嗎?”

陳瑞林沉默了一下,然後回答道:“截至目前,我尚未與他們取得聯係。我留下的暗號也無人回應。不過,看起來不像是出了什麼事,倒更像是他們被調走了。”

吳晴微微皺起眉頭,思考片刻後說:“既然我來到了這裏,恰好碰到了這個案子。那麼現在這裏根本就不會有京畿處的暗探。否則,如果讓人覺得我們是故意來這裏的,那就不太好了。”

吳晴這句話語意深長,既是暗示也是警告,陳瑞林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就在這時,徐萍匆匆忙忙地跑了回來。她手裏提著一袋新買的鹽,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原來,剛才吳晴派徐萍出去買鹽了。

“給,你看看。”徐萍將手中的鹽遞給吳晴,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期待和興奮。從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似乎已經看出來了。

吳晴打開鹽袋,小心翼翼地將食指和拇指伸進去,輕輕地捏起一小撮鹽粒,仔細地觀察著。他用兩指輕輕地搓了一下鹽粒,感受著它們的質感和觸感。接著, 他抬起頭,目光落在徐萍身上,輕聲問道:“你是不是已經看出來了?”

徐萍微微一笑,自信滿滿地點點頭,回答道:“那是自然。”

而一旁的陳瑞林則滿臉困惑,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們兩人在說些什麼。

吳晴將鹽袋遞給陳瑞林,示意他親自看一看。

陳瑞林接過鹽袋,學著吳晴剛才的動作,捏起一點鹽放在手中搓揉。他仔細地觀察著鹽粒的形狀和質地,試圖找出其中的奧秘。

“沒什麼問題啊,顆粒很細膩。這應該是官鹽吧。”陳瑞林疑惑地問道。

吳晴笑了笑,解釋道:“確實是官鹽,而且品質還不錯呢。”

陳瑞林還是不太理解,追問:“我不明白,你們從這鹽裏到底看出了什麼問題?”

陳瑞林皺著眉頭思索道:“是官鹽那就對了,這劉家本來就是官府的指定代銷點。自然就是銷售的官鹽……”說到此處,陳瑞林突然愣住了,心中暗自嘀咕起來。如今這水路鹽運不進來,山路又崎嶇難行,如果真是官鹽運進來的話,那為何不在價格上平價賣給百姓呢?就算溢價,也不至於到二十倍以上吧!

若說沒運進來,這官鹽又是從何而來呢?可要是運進來了,為何隻有劉家有鹽可以溢價二十倍代售,而朱家卻沒有這個資格呢?難道其中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

想到這裏,陳瑞林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看向吳晴和徐萍,輕聲說道:“果然有問題啊……”

大街上並不是一個適合討論問題的好地方,人來人往,耳目眾多。於是他們決定先返回那家店老板的鋪子。這位店老板並沒有正式的名字,大家都習慣稱他為祥子,因此這家店鋪便被稱為祥子的小酒館。畢竟在這裏已經住了不少日子,一直稱呼他為老板總覺得有些別扭,還不如直接叫他祥子來得順口些。

此時巧珍和冷棄已經把房間收拾好了,兩個人正在外麵休息著。看到他們回來了,趕忙起身,給他們倒茶。

吳晴隨手就把剛剛買的鹽遞給祥子,笑著說:“來,祥子,給你了。順便問你個事。”

祥子接過鹽,小心翼翼地放在一邊,仿佛那是一件珍貴的寶物。然後說:“您問!”

吳晴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然後開口說道:“這你之前說有兩家是鏡湖縣代售店。一家是劉家,一家是朱家。那怎麼現在這縣裏隻有劉家一家在賣。這按道理來說。縣衙提供的鹽。怎麼也是應該兩家一起賣才對。”

祥子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表情,說道:“嗨。別提了。這朱家,攤上事了!”

“攤上事了?”吳晴好奇地問道:“攤上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