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夜宴除奸(下)(1 / 3)

除了吳晴,大家都有些驚訝。兩位副使驚訝的是吳道子說話怎麼如此的直接,而秦雙月驚訝的則是魏大什麼時候成了太子的人,她知道義父從來不會信口開河。而王睿從頭到尾都鎮定自若,似乎早就知道了一樣。

這是吳晴跟隨使團回程的路上開始調查的。

起初在和李琴達成協議後,李琴給他的木匣子裏,就裝著魏大的罪證,但是吳晴當時和陳瑞林都是持懷疑的態度,在鏡湖縣鹽案結束之後,吳晴就開始調查這其中的關係。

果然在細查之下,發現魏大確實和東宮有著某種聯係,但是沒想到京畿處居然在吳晴之前就發現了問題。將魏大有問題的卷宗給吳晴的,卻是王睿。

原來早在當時前任戶部尚書範冰清想把假銀票模板運送出京的時候,吳道子的測試就開始了,原來他早就懷疑京畿處有內奸。但是他無法確認這人到底是誰,就暗中設置了一些測試,當時通過測試的隻有王睿和蘇文浩,而嫌疑重大的隻有魏大和秦雙月,而且這二人又是京畿處千戶中最容易接受到機密文件的人。正好當時吳道子也需要悄無聲息的讓範冰清將銀票模板送出去,正好可以利用這件事情,既讓範冰清不懷疑,而且模板還要成功的送出去,同時查到誰是京畿處的內奸。而最後則是魏大在這件事中扮演了某些不光彩的角色,這就讓他的嫌疑被無限放大,從而在之後的許多任務中,都是吳道子故意安排魏大去,就比如押送當時的杭州知府趙德住。幾次試探,再加上那次任務失敗之後,吳道子基本也就確定了魏大內奸的身份,所以在之後的事情中,都暗中加強了對魏大的監視。而他背後之人也很簡單,誰從中獲利,那魏大就在為誰服務。

為何投靠太子?並不是在場的人都想知道這件事情的答案,就比如那兩個京畿處的副使,他們對視一眼,發現對方眼裏竟然都是相同的無奈,他們心裏明白,在京畿處這種特務機構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尤其是還牽扯到太子的秘聞,但是現在聽不聽已經由不得他們了。

魏大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開口說道:“我入京畿處多年,從情報員一步一步的坐到現在的位置,曾經我以我的身份自傲。可漸漸的,我變得恐懼,變的憂慮起來。”

““京畿處不受六部管轄,不理都察院監督,收攏天下有才之士,既有文武奇才,又收市井之人,三教九流五無不收入其中,可以說我南國大半精英都在京畿處的麾下。”

吳道子說道:“京畿處,收集情報,監察天下,是陛下之利器,是南國之屏障。這是職責所在。”

魏大冷靜的看著吳道子說道:“那若是京畿處要反呢?試問天下誰人可擋?”

吳道子看著魏大的目光變得伶俐起來。他看著魏大的目光有些冰冷。

“你是說我反?”

魏大忙說道:“總指揮使大人或許不會,但是誰知道將來會不會有野心人之人,掌控了京畿處,屏蔽聖上,操縱朝政。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此時吳晴的表情有些怪異,他不明白,魏大為什麼要這樣說。

“你在為沒有發生的事情擔憂。”吳道子的聲音也變的冰冷。

“人心最小也最大,知人知麵不知心,我怎能不擔憂。”魏大回答道。

吳道子問道:“那你準備怎麼解決你所說的這些莫須有的後患。”

“很簡單,如果京畿處是頭猛虎,那麼拴著這猛虎的鐵鏈必須掌握在皇室的手中。”

魏大的話看似很有道理。

吳道子問道:“那為什麼是太子啊? ”

為什麼是太子,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

接著吳道子又說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話。

“為什麼是太子,你還可以選擇三皇子、四皇子。”

話說到這裏也就沒有了什麼顧忌。

魏大回答道:“皇子掌權,必起風波,三皇子雖然在京中沒什麼勢力,但是他在邊關掌握一定的兵權,萬萬不能掌控京畿處。而四皇子,他一向和太子分庭抗禮,一旦背後是京畿處,按照他的性格,必然掀起京城裏沒有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