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方臘,最後是被童貫率軍擊敗的。
而在《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率軍征討方臘,這個事件在後世曆史上是沒有的。
曆史上梁山好漢隻有三十六人以及上千隨從,他們雖然也被詔安,但並沒有去打方臘。
等等,童貫,朕的殿前總管太監不就是童貫嗎?
曆史上的童貫,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有破西夏,滅方臘之功,但他恃功而驕橫跋扈,最終被宋欽宗所殺。
在這個大周朝,想來這位殿前總管太監的能力不會太差。
隨即,李義在奏折上寫下“遣殿前總管太監童貫領軍平叛之”的朱批。
很好,批閱奏折既可以了解大周朝的勢力分布情況,又能掌握全國大事動態,還能拿係統獎勵,當真是一舉三得。
隨後,他又翻開了第三本奏折。
乃是徐州牧王弘的奏本,所奏廣陵郡海陵縣的海境線上水災嚴重,風潮泛濫,淹沒田產,毀壞亭灶。
最後上麵的意思是讓廣陵郡太守蔡興宗集一郡之力去修複海堰,自行解決。
李義盯著奏折,皺眉看了良久,最後才寫下“派遣範仲淹去修海堰”。
徐州牧王弘和廣陵郡太守蔡興宗,不出意外,他們都是鎮南將軍劉裕的人。
因為劉裕在後世曆史上,是南朝宋的開國皇帝。
而王弘和蔡興宗都是曆史上劉宋的大臣。
但是,劉裕一方想讓蔡興宗自行解決海堰的問題,怕是也沒那麼簡單。
按照李義掌握的曆史知識來看,蔡興宗此人雖然在曆史上出仕過劉宋的吏部尚書,但完全沒有治水的經驗。
想要讓他去修複海堰,李義表示很懷疑,所以,他寫下了讓範仲淹去修堰的批注。
範仲淹是誰,乃是後世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剛好有修海堰治水的傑出政績。
至於這個大周朝內,有沒有範仲淹這號人,李義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接著,他打開第四本奏折,乃是上奏蝗災的事情…
大周朝真是多災多難,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啊。
也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底蘊到底有多麼深厚。
這些隨便一個天災人禍,放在後世曆朝曆代,都是足以改朝換代的大禍,而在這個異世界周朝,好像並沒有起太大的波瀾?
同前幾本奏折一樣,李義每看一本就會寫下自己的批注,難得有幾本寫下“已閱”字樣。
“陛下,君子以自強不息,陛下勤政,老奴甚慰,這碗四神湯,具有滋補養生的功效,是老奴特地命禦膳房易牙庖長親自熬的,還請陛下喝下,小作休憩。”
不知何時,一道尖細、略帶文人腔的嗓音在李義身邊響起。
一碗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燉豬肚的濃湯被一個小太監端到他的麵前。
而說話之人卻是一位身穿墨綠色官服,麵容清秀,帶有一股文人氣息的中年太監。
禦前總管太監王振。
李義停下手上動作,“重新”打量了一下這位後世曆史上因“土木堡之變”而“名聲大噪”的明朝第一任專權宦官。
姓名:王振
身份:禦前總管太監
所屬:朱元璋
忠誠:20
天賦:【專權】(掌握權力時,下屬令行禁止,但很容易獨斷專行。)
寶物:無
統率:30
武力:34
智力:68
政治:70
魅力:40
兵科適性:
槍兵:C
戟兵:C
弓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