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第一次知青下鄉開啟,後麵陸陸續續幾波下鄉指示,每家要出一個名額。
高家有兩個讀書人,高老太太舍不得兒子,就讓高麗萍去。
此刻,聽到高耀宗腳筋斷掉的消息,高麗萍的心裏說不出的複雜。
“小妹,咱娘現在天天哭,你知道她還有哮喘,因為這個,哮喘又犯了。”
高麗萍扶著她,避免對方因為情緒化摔倒。
“哥的腳,啥時候的事?”
“就今年四月多,耀宗給鍋爐鋸柴火,那機器快得很,一下子……”
高金秋沒再說話,高麗萍也聽懂了。
“醬油廠怎麼說?”
“廠裏把耀宗住院費用給報銷了,但是具體的賠償咱爹已經申請好幾遍了,現在也沒申請下來,小妹,除去老四,咱們四個閨女裏,娘和爹最疼你,知青返鄉的時候不見你回來,你現在回去,二老一定能開心點……”
高麗萍有些好笑,但是這個悲傷的氛圍她笑不出來。
三姐說的沒錯,在四哥不在的前提下,她的爹娘確實更疼愛她。
“我今天是和女兒一塊兒進城的,這事我得和我閨女說一聲,孩子要是不願意去,我把她送回家,再去看娘。”
高麗萍去尋找蘇琦玉的身影,衣擺就被扯了一下。
少女此時已經站定在身側,她臉上並沒有特別大的波動,輕輕開口。
“去。”
高麗萍等高金秋給高老太太拿完藥,去了一趟菜市場。
她用肉票換了兩份大排骨,一個遞給了高金秋,一個放到來時拿的布袋子裏。
“琦玉,你把人家藥打翻,人家少一頓藥營養跟不上,這排骨到時候就送過去,當做補償。”
她讓蘇琦玉把布袋子撐開,將東西放進去。
也是難為她操心,蘇琦玉不懂得人情世故,她來收拾。
蘇琦玉心頭暖暖的:“謝謝,媽媽。”
高金秋帶著高麗萍母女進了胡同,七拐八拐很快來到一片筒子樓下。
黃褐色的筒子樓泛著一股做飯煙熏之後的油光。
蜘蛛網似的裂痕爬滿整個牆麵,看著又髒又亂。
這是春天醬油廠原本的員工宿舍,改建之後,變成了現如今的筒子樓。
“家裏怎麼搬到這麼個地方?”
高金秋娓娓道來:“你走後沒多久,醬油廠擴建,咱家原本的地方正好被劃進了擴建範圍,因為是政府批準的,咱們那個區域的人就都搬到這兒來了,工廠後麵會給咱們補房子,而且還給了我們去廠裏上班的名額。”
高麗萍知道這些事情,她家裏往來信件的時候提到過一點。
筒子樓單層的房間非常多,單單目測最少得三十多間。
高麗萍拉著蘇琦玉跟著高金秋來到二樓靠左的兩間房子門口。
綠色的木門上方,金色的漆差不多已經掉光,隱隱能看出2008和2009的字樣。
這兩間屋就是當初廠裏分到的房間,給高家人免費住。
逼仄的門口走廊寬度不足兩米,高金秋敲了敲門。
很快,佝僂著背的年邁婦人從裏麵將門打開。
蘇琦玉抬眼就對上一雙渾濁的雙眼。
對方滿頭稀疏銀發,歲月在她臉上眼上印滿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