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卻搖搖頭道:“我大哥是在與劉邦交戰中戰死的,這次我要興兵報仇,一舉剿滅劉邦。”
眾人聽後一愣,隨後眼睛就亮了起來,這樣說來既保證了秦朝皇帝的光輝形象,又能激起士卒憤死之心,實在是一舉兩得。
“就你小子詭計多。”尉繚笑罵道。
趙軍幹笑一聲,沒有多說。
蒙毅此時疑慮道:“侯爺,就怕劉邦此人狡猾,知道你來了會退兵回去。”
趙軍搖搖頭沒說話,蒙毅在政治民生上是個智囊,但在軍事方麵,相對弱了些。
蒙恬解釋道:“二弟,侯爺已經派四萬人馬提前進入南陽了,有他們牽製,劉邦是走不掉的。
當然,劉邦也可以選擇在南邊山區與我軍遊戰,避免我軍騎兵鋒銳,但他們大部分郡縣都是初步打下來的,根基不穩,一旦劉邦長久被困,後方必亂,相反,我們可以從西北或者臨淄源源不斷征調人馬來。
再說,後方一亂,劉邦沒了糧草供應,也是必死無疑。”
這一分析,尉繚也在旁邊點點頭。
而這時,馮去疾不動聲色的把扶蘇遺詔拿出來,遞給了趙軍。
趙軍看後露出一臉慨然之色,之前蒙毅已經給他透過氣了,趙軍沒想到扶蘇盡有如此胸懷,看來扶蘇不管怎麼樣,對秦朝卻是一個負責的皇帝,不枉自己在他死後,替他正名。
李斯抱拳開口道:“侯爺,為今之計,還請你盡快登基,方能穩定民心,從容對付劉邦,為二世報仇,為我大秦雪恥。”
趙軍看了李斯一眼,暗笑了聲,這李斯還真是以利益為主,以他的身份此時盡然奉承起來,而且難能說的滴水不漏。
不過,趙軍卻沒表示什麼,李斯這個人有些愛權的缺點,但同樣非常有才能,作為上位者自然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有缺點就不用他,最重要的還是平衡。
“請侯爺繼位。”蒙毅幾人先後作揖表態,雖然他們不屑阿諛奉承,但是趙軍目前確實需要盡快繼位,穩定朝政。
翌日,扶蘇的遺詔如風刮一般迅速傳遍了鹹陽,並向天下各郡縣擴散。
第二日,朝廷官員和鹹陽百姓齊齊請命,請趙軍登基為帝。
第三日,趙軍正式繼位登基為帝,儀式簡單而莊嚴。
登基為帝後,趙軍改皇帝稱呼,號秦武帝,追封始皇為祖帝,扶蘇為德帝,這一年也稱之為武帝元年。
其實趙軍對名號什麼的倒是不在意,隻是自己和扶蘇是兄弟關係,若還用二世、三世來稱呼就明顯不和禮法了,趙軍人也會感覺到別扭。
至於官職調整,鑒於是戰時,趙軍沒打算大動,朝廷官員一律不動,各個將領也都是暫行其職,打算戰後在算,另外趙軍向南海的趙佗發了詔令,先是口頭封賞,後勒令其向北進軍,收取失地。
當然,對於趙佗的真正想法,趙軍暫時還不清楚,但這不妨礙自己擺出態度,畢竟趙佗麾下有不下三十萬人,南越幾郡百姓也不少,趙軍不可能放棄。
最後,趙軍下令鹹陽南北附屬幾縣全部撤兵回鹹陽,放劉邦來路,準備與劉邦在鹹陽城外決一死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