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權變:變則通,通則靈--權變管理的基本原理(1)(1 / 3)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正處於空前的變幻之中,可以說是乾坤顛倒。一切都在流動,一切都在消長和變化。

--托馬斯·彼得斯

“權變”(Contingency)從字麵上理解是因情境的不同而變。在管理中,權變方法即是指通過分析而確定在特定的環境下哪些管理理論和方法是最合適的,權變論者認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並不存在一種適應於任何情形的最好的方法,比如,寬鬆的管理並不一定比嚴格的管理效果好,分權也不一定比集權好,專業化經營並不總是比多樣化經營好等等。管理具有多變量性,在某種情境中采用一種管理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另一種情境中這種方法就未必有效,而采用與此相反的方法可能會更有效果。因此權變管理就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在變化著的條件下和特殊的經營環境中如何實現有效的經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權變者,權而變也,即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企業管理中,依據不同的管理環境和管理對象而適宜地選擇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這是保證管理工作高效率的重要指導性原則,本篇將對企業管理中所應遵循的權變原則作深入細致地探討。

(第一節管理權變概述

一、權變的內涵與特征

(一)權變的產生

在管理過程中,要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環境條件、管理對象和管理目標三者發生變化時,施加影響和作用的種類和程度也應有所變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這就是權變。

在管理對象和管理目標保持不變,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原有環境條件下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不適應於新的環境條件,這與高效率的管理所要求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應與環境條件相適應”的原則相背,因而,管理手段和方式應該發生改變。

在管理目標和環境條件保持不變,管理對象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施加影響和作用的接受者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影響和作用就很難達到預定的管理目標,因而,為達到原來高效率的管理目標,管理方式和手段應跟隨管理對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在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保持不變,管理目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施加不變影響和作用隻可能達到原來的管理目標,要使管理目標發生變化,施加的影響和作用也應發生變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應隨管理目標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目標、管理方式和手段的相互關係可由下列等式近似地加以描述:

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方式和手段=管理目標

從以上等式可以形象地看出: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目標三者之一任何發生變化,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應該跟隨發生變化,這就是企業管理的權變原則。

在通常的企業管理中,管理目標通常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仍以和諧作為企業管理的目標,但環境條件和管理對象卻因企業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工廠管理與商店管理、跨國公司的管理與生產作坊的管理、高級人材的管理和簡單勞動工人的管理等等顯然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而體現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也就有著很大的不同,權變原則就是相應於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所作的變化。

權變也可理解為: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方法,即沒有永遠最優的管理方法,任何優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總是相應於特定的管理對象和外部環境條件,當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最優的管理方法也應相應地作出改變。在此企業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業不一定最有效,在此部門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門不一定最有效,在此時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來的彼時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在此國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國也不一定最有效。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總是與特定的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相聯係的。

(二)權變的內涵

權變最通俗的含義是隨機應變。在企業管理中,權變的含義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理解:

1.時間上的含義。是指因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而導致的企業環境條件和管理對象的變化,從而引起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改變,比如由於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政治的民主化、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技術的更新等以及全體勞動者素質的普遍提高,從而企業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如企業內部強調民主管理,加強職工持股,使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聯係在一起,就是現代企業管理區別於以往企業管理的重大改進。

權變原則在時間上的含義通常表現為新時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相比於舊時代的重大革新和改進,以曆史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管理方式的改進比較容易發現權變變在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權變原則在時間上的含義也包含這樣的內容,就是企業管理者隨著自身年齡和閱曆的增長而在管理和領導方式上所作的變化,以及管理者根據管理對象在時間上的漸趨成熟而調整自己的管理和領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