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中、西方權變管理的理論淵源(5)(1 / 3)

盧桑斯在論述權變學說時指出,如果從“Contingcncy”的字麵意義來理解,很可能把權變管理看成是一種紊亂的、非科學的、憑感官判斷的學說。實際恰恰相反,他認為,權變關係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量之間的一種函數關係。權變管理就是考慮到有關環境的變量同相應的管理觀念和技術之間的關係,使采用的管理觀念和技術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他把權變關係看作是一種“如果-那麼”的函數關係。“如果”是自變量,“那麼”是因變量。在權變管理中,通常的情況是,環境是自變量,而管理的觀念和技術是因變量。這就是說,如果存在某種環境條件,那麼對達到目標來說,某種管理的觀念和技術將比其他的更加有效。例如,如果經濟正處在衰退中,而企業是在一種受少數生產者影響的市場結構中活動,那麼,為了達到目標,行政的組織結構是最合適的。另一方麵,如果經濟繁榮,企業是在一種存在著壟斷者競爭的市場結構中活動,那麼采用自由形式的聯合組織結構,最為恰當(必須說明,這僅僅是作為說明的例子,它尚未被實踐所證實)。在某些情況下,也會產生相反的情況,即管理變量成為自變量,而環境變量成為因變量。例如,如果企業管理的高級領導階層采取“參與製”和開放的領導方式,那麼全體人員會以“自我控製”和對社會準則負責任的態度來響應。

關於權變管理,盧桑斯提出了一個觀念性的結構,用下麵的矩陣圖來表示。這個結構有三個主要部分:環境,管理觀念和技術以及它們兩者之間的權變關係。沿著矩陣的橫軸是獨立的“如果”,縱軸是從屬的“那麼”.權變管理就是要確定有關的環境條件,然後同一種能最有效地達到目標的相應的管理觀念和技術聯係起來。這個圖隻是一個觀念模式,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這個觀念性結構中的三個主要部分的內容大致如下:

圖2-1

1.環境變量

環境分為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兩個方麵。

外部環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兩種。一般的外部環境是由社會的、技術的、經濟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組成。它們對正式組織係統的影響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卻是巨大的。特有的外部環境,包括供應者、顧客、競爭者。他們雖然也在正式組織係統的外麵,卻直接影響它。一般的與特殊的外部環境之間,以及它們各自內部的各組成分之間都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內部環境基本上是正式組織係統,它的各變量間,以及它與外部環境各變量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主要的內容變量,包括組織結構、決策、交流和控製過程,以及工藝的組織狀態。盧桑斯在權變管理的觀念性結構中,把內部環境變量列入橫軸“如果”的部分。但他在論述中,卻明確地把大部分內部環境變量並入到從屬的管理變量中去。

2.管理變量

主要是指作業學說、計量學說、行為學說、係統學說等所主張的管理觀念和技術。其主要內容可分列如下:過程的管理變量有計劃、組織、指揮、交流和控製;計量的管理變量有基本的計量方法、決策模式、運籌學;行為的管理變量有學習、行為的改變,動機的形成,集體動態,組織行為;係統的管理變量有普通係統理論,係統設計和分析、信息管理係統。這些管理變量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計劃還可細分為預測、戰略計劃、戰術計劃;運籌學可細分為線性規劃、經濟定貨模式、排隊模式、模擬模式等。盧桑斯認為,這四個學說的管理觀念和技術都是權變管理中的管理變量,它們對於權變管理都能作出貢獻。

3.權變關係

這就是獨立的環境變量同從屬的管理變量間的函數關係。它是權變管理的核心,也正是權變學說不同於其他學說的地方。但是,要確定權變關係是很複雜的。而且,即使是一種權變關係在經驗上得到證實,它也隻不過是確定和貫徹管理行動所需要的很多個輸入中的一個輸入。實際的管理是一個多維的複雜事物複雜的管理問題,決不能機械地加以解決。盧桑斯看到了這些困難。他認為,到目前為止,已被經驗明確證實的權變關係為數不多,要填滿權變矩陣中的小格將是緩慢的、艱苦的過程,但權變學說的力量正在於它提供了一種關於這種複雜性的思想方法,它的將來是充滿希望的。

(三)權變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

權變學說對管理影響最大的方麵,表現在組織結構上。勞倫斯、洛爾施、多爾頓、加爾布雷思、赫爾裏格爾和斯洛克姆等都提出了“組織設計”問題。這種“組織設計”主要是根據形勢的特點,確定各種不同類型的組織模式,而組織模式的設計又以組織形式和分散化、整體化機製的結構作為重要內容。

在領導方式和選擇幹部方麵,權變理論家懷特、雷定等認為,在“專製的”、“民主的”、“自由主義的”以及其他類型的領導方式中,采用哪一種領導方式,對於達到企業的目標最有效率,這要根據企業存在的具體條件來確定,不是千篇一律和固定不變的。這些條件包括形勢的特點(企業的任務類型、個人和小組的行為特點等)和有效的領導因素(領導者發現問題的技能、改變行為的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影響形勢的本領等等)。他們不認為參與製是最優的、到處可用的,也不拒絕使用具有嚴格等級結構的專製的領導方式。隻要與企業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這些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因此,在挑選領導幹部時,民主作風也不一定是理想的領導人員的品質,也要看他的作風是否與企業的具體條件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