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多元化與國際化--企業經營範圍權變(1)(1 / 3)

愈演愈烈的競爭,迫使世界各地的公司不得不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進行各自的經營組織。……所有的公司和機構(包括政府)都必須改造自己,因為這種改造已經勢在必行。

--詹姆斯·昌佩尼丁·諾利亞

對許多企業來說,多元化和國際化是企業增長方式的重要選擇。經濟全球化、經營國際化如今已席卷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跨國公司的空前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一體化趨勢等使得國際間分工與協作、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和影響發展到空前程度,因此,現代企業無論大小,都應當從戰略高度考慮多元化與國際化問題及其實施的步驟,隻有這樣,才能在麵對市場的巨烈變化時,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以豐補歉,處變不驚,穩操勝券。

企業為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長期穩定經營,開發有發展潛力的產品,或通過吸收、合並其他行業的企業,以充實係列產品結構,或者豐富產品組合結構。對許多企業來說,多元化是企業增長方式的重要選擇。同時,經濟全球化、經營國際化如今已席卷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代企業不應該隻把經營範圍局限在國內,而應該跨越國界,到世界市場主動參與競爭,“到國外去經營”已成為許多企業走過的一條成功之路。所以,多元化與國際化已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選擇。

(第一節多元化經營的權變策略

一、多元化經營的優勢

(一)多元化經營的概念

多元化經營,又稱多角化經營,多樣化經營,是指公司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同時生產或提供兩種以上具有內在協同效應的產品或勞務,以求達到最佳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從公司發展角度看,就成為一種戰略。因為一個公司今後是否向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是一個帶有全局性、長遠性的問題,關係到公司的成敗,為此必須統盤謀化,巧妙布置。定義中的協同效應是指一個公司和該公司準備進入的產品市場組合新策略之間所期望達成的“配合性”.用數字來表示就是產生2+2=5的綜合效果,即所謂合力大於分力之和,在經濟上往往表現為綜合投資報酬率高或成本低,因此協同效應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協同效應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銷售協同效應,即不同的產品共用同一的銷售網絡,共用同一的銷售行政部門,或共用同一的成品倉庫等。由於產品齊全,推銷人員可同時推銷數種產品,同時廣告等促銷活動均可使各項產品共享;生產協同效應,即包括人員和設備的高度利用、間接費用更廣的分攤以及大批的采購等;原材料協同效應,即利用幾種產品之間存在的可以互利的物質潛能,如木材成形加工公司的產品是成形木材,它有許多廢料,可以被用之生產其它產品,由此使各種產品的成本均達到最低;投資協同效應,如廠房的共用,共同原材料的存貨,研究發展的經費由某一產品轉入另一產品的便利,工具和機械設備的共用等,均為投資協同效應;技術協同效應,即利用幾種產品之間存在的可以互利的技術潛能,如公司的生產技術和研究開發能力的協同利用等;管理協同效應,這項協同效應從表麵看不太明顯,但卻對總體效果有重大作用。不同類型的行業所麵對的策略問題、組織問題和生產問題均各不相同,假如在走進一個新的行業之後管理者發現其所遇到的某些新問題與過去曾經處理過的問題相似,就能駕輕就熟,將過去的處理方式作為相應的準則,而且由於高層管理人員求之不易,因此對一個聯合公司來說,這個優點無疑可以使經營效果大大提高,這正表明了管理協同效應的巨大作用。

(二)多元化經營的優勢

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企業分散風險,企業往往以本行業為中心,用副業的形式向其他領域擴展,以此分散經營風險;二是企業為有效地利用經營資源,在技術、市場上,向有關聯的領域發展。具體的說,促進企業采取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原因有如下幾條:

1.形成內部化市場,降低交易成本

多元化特別是垂直多元化活動導致向緊密相關的其他行業和產品擴張過程,實際上是把以前通過外部市場買賣企業投入品或最終產品的行為,變成企業內部交易市場的行為過程。比如,一個煉鋼廠的原料是礦石,在垂直多元化之前,企業隻有向其他的礦廠通過簽訂合同購買,而垂直多元化之後,企業自己擁有了礦廠,從而可以通過內部組織安排,保證礦石的供應。那麼企業選擇這種市場內部化活動,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呢?

經濟學家科斯在30年代發表了一篇經典性論文《企業的性質》,首先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在最初的探討中指出:進行市場交易確實要花費成本,而成本有多種表現形式,除了市場交易的不確定性問題外,還包括需要收集有關價格和質量的合適信息等等。在一定條件下,企業垂直多元化決策往往能夠導致企業交易成本的降低,即內部市場的交易成本比外部市場交易成本要小。否則企業將不會采取垂直多元化的安排。這種交易成本的節約主要表現在如下一些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