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諾!”
張海利和李慶林撐著疲憊的身軀起身行禮道。
-----------------------------------------------
中日之戰最終還是全麵爆了。
戰爭一向被成為政治的延續。戰爭已經開始。外交上的事情也早就緊鑼密鼓的開幕。
法國外交部在中日之戰爆後的一個小時率先通過駐華大使館向中華政府遞交了嚴正抗議。然後才是英國、俄羅斯、意大利、西班牙。。。。。。日本不是哈薩克斯坦,也不是吉爾吉斯斯坦這些小國。日本以其出色的經濟能力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大量的盟友。
在這個關鍵時刻,這些盟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不過,這些援助之手在中華政府眼中隻是一種外強中幹的表現而已。而在日本天皇看來,他們這些援手實在無助於現在日本的局勢。日本如今缺少的不是世界範圍內對中華暴行的抗議,而是實實在在的兵力、武器還有外援軍隊的支持。
麵對如潮的抗議聲,中華政府的反應還是一如既往---禮貌卻不回應。
“抗議就由他們抗議去吧。咱們被抗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現在是滅日之戰的關鍵時刻,一切工作重心都要放在這場戰爭上。不要管和大秦之間的那些疙瘩,全力支持大秦滅掉日本。要人,我們給他們最精銳的部隊,要飛機我們給他們最好的戰機。。。。。。總之一句話,不動則矣,若動,必須一鼓作氣徹底滅掉日本這個死敵。為了這個,哪怕暫時停止對俄羅斯的報複之戰也在所不惜。”
這段話是趙菁華在全**委會議上說的。很快就傳遍了全國。
中華對日本的刻骨仇恨終於從高層開始正式表達出來。
連領導人都這麼說了,底下的民眾的反應可想而知。
而蕭然那句:“殺光所有站著的日本人!”也在一時間成為了全國各地呼喊的口號。
對於這種民族之戰,中華給了最有力的支持。當然,這樣也導致了那些有日本血統的中華人處在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甚至受到了不公正的壓迫。但是這些壓迫在這種全民族的大決戰中顯得那麼微弱無力。
而大秦在麵對這些情況時,如今執掌實權的秦聖在麵對季氏報業的記者采訪時,公開道:“中日仇恨由來已久。如今隻是我華夏民族和大和民族決一生死而已。這是一場大賭局,輸的一方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所有籌碼,還有自己民族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權。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戰,而是民族之戰。大秦在這裏鄭重宣布,任何一個敢於摻和這次中日之戰的國家,都會被大秦視為要進行種族戰爭。”
最後,秦聖還威脅道:“種族戰爭就不僅僅是國戰了。希望那些躍躍欲試的國家要慎重看待本王的話。不錯,大秦如今的確和許多國家都保持著敵對狀態,但這種敵對狀態和我們對日本的是不一樣的。國戰,所圖者,國而已。在這種戰爭裏,勝者王侯敗者寇。以勝負定輸贏。但一旦升級成民族之戰,那敗者,隻有滅種!”
這一番威嚇恫嚇般的言論次向世界公布了“國戰”和“族戰”的區別。
當初秦旭宣布要將皇位傳給秦聖時,秦國內部還是有一些不以為然的。特別是以秦國各大家族為核心。他們認為,秦聖的性格偏向於保守,不符合秦人尚武好戰的作風。他不能繼承秦旭那種鐵血帝王的性格,就無法引領秦國在未來的戰爭中爭取一席之地。而這篇報道公布出來之後,這些人也都閉嘴了。秦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將要繼承的不僅僅是兄長的皇位,還有兄長的野心!
歐洲各國都仿佛猜測到了秦國以及中華政府的反應會這樣。對於秦國和中華政府的不屑、威脅、恫嚇都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隻是,在波蘭平原訓練修整的歐洲軍隊已經越來越多。而且陸續都進入了俄羅斯劃歸出來的戰區,已經逐步對秦國壓了過來。整個中亞和東歐,戰雲密布。已經到了一觸即的狀態。但是在表麵上看來,好像又都處在一種還在唇槍舌劍的地步。這樣的狀況有點像二戰前的世界各國。這個情況讓那些警醒的人都深感憂慮。特別是對秦國這樣一個好戰又屢戰屢勝的國家,所有人都感覺到頭疼。按照某些人的話來說:“秦國,就是世界和平不穩定因素中最活躍的那一個!”
對於這些話,秦人和中華人都很不屑一顧。
“怎麼著?他們打我們就是為了世界和平?我們揍他們就成了妨害世界和平啦?”
“媽了個把子的,什麼物件。那是不是我們衝進他們家搶了他財產,又奸了他老婆,然後鞠個躬,道個歉退出來就完啦?”
“他們這是又要當*子,又要立牌坊。被我們打成現在這樣,活該。”
這些都是民間的議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