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觀羿材力非常,使治風、日諸怪。發兵三百,隨其調遣。羿忻然承命。
至東方大澤間,登青丘,察狂風從西來。命百姓門首各樹十丈長幡,下磉以石。大風遇幡,萎然回轉。
羿乃搏風直上,任其飄蕩。落下一峰,見岩下有一怪物。形如皮囊,色間黃白,張口呼吸。
羿忖知此物作祟,取弓暗射一矢,中其額。飛步趕去,見其走入深洞內。大喝曰:“誰敢擅射風母?”舞潑風刀卷來。
羿挺劍迎數合,踅身背發一箭,貫其膝。釋刀拜伏曰:“乞留殘喘,任君驅遣。”羿為之拔矢。
其人曰:“予即風伯飛廉,遁歸南知,困守將四百年。追思蚩尤不祀,故約舊友擾亂報怨。冰夷於仲秋上庚日死,靈元不昧,上帝署為河伯,許遣其女弟姮娥、監使者潛處高梁,暴漲河水,渰泊民物。通信於回祿,隻助九頭晏鳥,口噴烈火,借映陽光,焦殺桑麻禾稼,使民不得衣食。”
羿曰:“黃帝修德行仁,天為之助。蚩尤弄兵好殺,自取滅亡。子蹈其覆轍,戮且及子矣!”
飛廉恐愧交切。羿曰:“悔心一萌,即為善人,願與結兄弟。”
飛廉曰:“天地間無風,如人身無氣,不可也。風母乃天地之橐籥,鼓動之則風自出。君須傳告百姓,家懸一繳,風遇繳即不敢肆虐。”遂拜羿為兄。
出山肴野蔌款待。命封姨出見,乃飛廉之姬,主八方之風,令作樂侑酒。羿問明九鳥姮娥之處,珍重言別。
羿告民家各係一矢於簷,以厭惡風。羿領眾至西河麟山,三峰相峙,又名三峻,屯於穀口。
寅卯之交,羿挾弓矢探視。見三峰頭各有三鳥,皆向東噴焱。旭日升至三竿,增出九輪。妖日初居下技,移時與太陽相混,十日並照,地如洪爐。
羿知九鳥肆惡,魆地連發九矢,皆中其頸。九輪妖日,化赤雲飛散,止一輪獨麗中天。羿揮眾軍尋捕,有九赤石上插九矢。
羿望並州進發。至高梁,見河水騰發,洶洶如雪山湧至。羿忙望洪濤射去,水勢稍卻。
羿尾後追去,有一人乘朱鬛白馬,白衣玄冠,從十二童子所至,雨水滂沱。知是河伯使者,射中其左目,諸水神逐浪而散。
急流中一女子疾走,知是冰夷之妹。發矢及其髻,姮娥曰:“感君不殺,願奉箕帚。”羿憶師言姻事,遂攜歸見帝,曆奏其事。帝深慰勞,賜宴完姻。
三月,帝召羿曰:“風日融和,水火既濟,卿之功大矣!尚有三害未除,奈何?”
羿歸別姮娥,帶兵眾北探猰貐,蹤跡深林。見鳥雀驚飛,一巨獸虎麵人身,坐嚼山羊。聽有人聲,便起身來攫。
羿發矢貫其掌,徑帶矢撲逐。羿飛上大樹,乘懈中其脊,翻下旁坑。眾鉤起,臠烹食之。
至洞庭尋修蛇門戶。伏草中候至黃昏,腥風漸近。從旁射之,左目貫至右,複連發之。長有千尋,猶鼓氣如雷。鋸千段,割肉熬油燃火,積骨為丘。
此蛇腹黃背玄,吞南山大象如蛙然,三年始出其骨。食麂鹿如蛟蟲。長身曲折三回,形如“巴”字,又名巴蛇。
羿知封豨是大豕,命軍士結大網,四係桑林。半夜樹撼,守網軍見豕入網,挺戈攢刺。羿命軍民分食。
自此災害並除,回朝複旨,帝堯封平野侯。
北地守臣豐隆奏雲:“發鳩山有卿雲興。”
帝問維何,對曰:“若煙若霧,鬱鬱紛紛,蕭索輪囷,名為慶雲。此和氣也。”
帝命駕登慶雲之山,石叢晨騰瑞光,縷分五色。遙望東南海涯,忽衝起九色毫光,蜿蜒浮空,帝令侯羿禦風覘視。
先是南土初有生民時,人與蛇雜處。王母第二女太武夫人青(女氐)至閩中拓土以居,因不事修煉,形貌衰褪,複獨處南閩山中調攝。
西母在度索會後,念其苦行多年,故駕山來顧,遂駐此山於南。傳以九轉丹法,太武煉而服之,容顏如酡。常呼海底老龍跨遊上下,四射龍光九色。
羿承命至閩,問居民,知是西母之女,已往昆侖。即乘薰風至侖墟,有醴泉、華池、黑水,南有靈淵,前有九門,開明天獸把守。銘其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