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願聞其要。”
墨子曰:“要在乎仁義。”
子曰:“仁義,人之性耶?”
墨子曰:“然。”
曰:“請問何為仁義?”
墨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者,仁義之情也。”
孔子曰:“噫!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吾子若使天下無失其牧乎?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己至矣,又何偈偈乎揭求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吾子亂人之情也。”
墨子深服其論,急於濟世,寵突不黔,遂去魯歸宋。
有禽滑釐者善辯,見墨子布衣樸素,乃問曰:“錦繡紵,將安用之?”
墨子曰:“今當凶年,有欲與子隨侯之珠者,有欲與子一鍾粟者,子將何擇?”
滑釐曰:“取粟可以救窮。”
墨子曰:“誠然。則惡在事乎奢也,長無用,好為淫,非聖人之所急也。”
滑釐詘其辯,遂師事之。
戊午秋,宋向巢帥師伐鄭。己未春,鄭人導楚師侵宋,軍於岩。
楚將乃魯依智氏之子,名般,號公輸子。
其父名賢,娶吳女而生般,於定公之甲午五月初七日午時。是時白鶴群集,異香經月不散,人鹹奇之。即大庭氏托生於此,七歲嬉戲不學,父母憂之。
迨十五歲幡然自改,從學於子貢,不數月妙理融通,憤諸侯僭竊,因遊說列國,誌在尊周,而計不行,歸隱於泰山南之小和山。
晦跡數年,偶出遊,遇鮑老,促膝宴談雕鏤刻畫之事。
般性最巧,遂注意摩學,欲令文物煥然。
嚐語人曰:“不規而圓,不矩而方,此乾坤自然之象也。規以為圓,矩以為方,實人官兩象之能也。矧吾之明,雖能盡製作之神,亦安必天下後世,鹹能如吾明耶?明不如吾,則吾明窮,吾之技亦窮矣。”
爰製規矩準繩,使世之經營宮室、駕造舟車,與置設器物,以全民用者,總不越其一成之法。
娶齊琅琊雲氏之女,亦神巧天授,妙難枚舉,較之於班,殆有佳焉。內外讚襄,用享大名於世。技巧者,人皆歸之班、雲。
時齊魯旱蝗為災,雲氏聞墨子能作木鳶,飛三日不集,亦作數千,令之自飛,摩風回翔,與擊群蝗殆盡。
魯公子比,為母吳孟子足痹不能行,求班造小車乘坐。班作木人為禦,機關一發,自能曲旋進退,謂之任意車。
後居鄴地山中,楚惠幣聘為大夫。潯陽江多風浪,班采木蘭樹刻為舟,得以穩渡。
吳聞班仕於楚,使人至魯,賺其父賢入吳,賢不願往,殺於肅州城南。
班聞之痛恨,作一木仙,舉手東指吳國,大旱三年。
吳人卜之,不得其故,往問公孫聖,聖嚐與披裘公遇赤鬆於窮隆得道,見眾來問,答以魯班所為,遣使齎禮謝罪。
班知久違天意,遂斷木仙之手,吳中大雨。
楚惠用班為將,伐宋及睢陽。宋人驚恐。
墨子輕身往見班曰:“聞子之能,欲籍以殺宋君可乎?”
班曰:“吾義固不殺君。”
墨子曰:“子不殺少而攻眾也,敢問何義?”班不答。
墨子請較於王前,班設攻城之機變者九,墨設備九距之。班之攻械幾盡,墨之守禦有餘。
班曰:“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曰:“知子所以距吾矣,吾亦不言。”
楚惠問故。墨曰:“公輸之意,不過欲殺臣,宋莫能守,始可攻也。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國之器,在宋城以待。”
惠曰:“吾聽子,無攻宋矣。”遂解圍去。
是年,天雨碧於郢。未幾,泰山帝君欲建蒼先宮,召班監督其事。班遂辭楚往泰岱去。
宋景公夷德墨子,倚為國之鎮,從而受學者愈眾。
有女徒名偊,專於拙攻,不事華美。有卜梁倚者,心務馳外,喜於誇張。
墨子曰:“女偊有道而無才,梁倚有才而無道。盍相和之,庶幾兩得。”
遂以為配,其後果皆有成,相攜至魯,更號曰副墨之子、南陽子葵。
見偊年雖長而色若孺子,知其有得,乃往就學。偊教以攖寧之道。
孔子在魯取魯史筆削而成《春秋》。明年庚申,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鉏商獲一獸,麋身牛尾,角端有肉,怪而殺之,以問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