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回先生諸方顯化曹國舅二祖傳經(1 / 3)

時有人見其下山,望東南去。迨入山,始知所見者乃陽神也。太後遣內侍往祀,號其山為賀蘭。

帝欲求訪仙真,恐招物議。思先帝曾召漢天師之後張正隨,因亦遺使往召,冀有所聞。時嗣教真人乾曜,端靜寡言,篤誌內修。應詔赴闕。帝問衝舉事,對曰:“此非所以輔正教也。陛下苟能返之以樸,行以簡易,則天下和平,神功澤物。道在是矣。”帝嘉之,賜號“澄素先生”。又問:“卿有幾子?”對曰:“長子傳道,次子業儒。”召其次子見素,為將作監主簿。乾曜辭還。是秋,初置武舉。

辛未夏,聞契丹主隆緒殂,其子宗真立。遣孔道輔,如契丹祭、賀。賜宴,優人以文宣王為戲。道輔責以大義,契丹默然。

壬申春,宋改元明道。吐蕃請降,詔為寧遠大將軍。夏王趙德明卒,子元昊嗣,契丹冊為夏國王。癸酉春,劉太後崩,帝始親政。追尊李宸妃為皇太後。廢郭後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居長寧宮。中丞孔道輔率諫官十人諫之,皆黜知遠州。甲戌,改元景祐。立曹彬女孫為皇後。乙亥春,育宗室子宗實於宮中,以王曾平章事。是冬,孔聖佑卒,詔其弟宗願襲封。詔錄五代及諸國後。是歲,宋為寶元元年。右司諫韓琦為地震奏免宰臣。

琦弱冠及第。方傳臚時,太史奏“五色雲見”,朝臣俱賀得人。琦在諫垣,遇事敢言,皆切時事。冬十一月,沂公王曾卒。前月,有大星墜地。曾自知其兆,語於家人。至是,端然而逝。子繹,克紹父烈。己卯冬,孔道輔卒於貶所。帝追悔。有言婁守堅之語,帝疑韓琦為文曲,遣使至楚州宣問。守堅在安東,有新知軍入境,堅告弟子曰:“緣盡矣!明日知軍來召。”堅不往,命焚之,亦不動。忽雷雨滅火,口出白煙自焚。獨留目睛與舌根不化。其徒檢而葬之。使至,詢知帝意,徒曰:“師曾言:‘韓公乃文昌宮中來者。文曲、武曲,自有其人也。’”

保安巡檢指揮使狄青,善騎射,從征皆克捷。臨敵,戴鋼麵具,披發出入賊中,披靡莫敢當。至是,擊走夏寇,加秦州刺史。

時呂祖遊秦州天慶觀。適道流悉赴鄰院醮席,獨一小童在。欲求筆書壁。童辭以“觀堂新修”,戒毋汙染。祖曰:“但煩貯火殿爐,欲禮三清。”童既往,見殿後池水清泚,以爪畫壁曰:

石池清水似吾心,剛被桃花影倒沉。

一到封山宮闕內,消閑澄慮七弦琴。

回後養書

往來陝地,假為貨墨。至鳳翔,入天慶觀,作詩題壁雲:

得道年來四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複去,遊西川。

庚辰元旦,日食。知諫院富弼請罷宴撤樂。改元康定。命夏竦經略陝西。鄜州將種世衡城青澗,教民習射,寇不敢犯。辛巳,改元慶曆。分陝西為四路,以韓琦、王淞,仲淹、龐籍領之。籍命狄青於要害築城,悉複所亡之地。仲淹撫綏環、慶諸羌,親愛之。泰山孫明複以《春秋》教授,道高德邁。國子監石介曾師之。仲淹偕富弼薦於朝,與介並為直講。介有學行,抗直敢言。有方士回叟上謁,出詩曰:

高心休擬鳳池遊,朱黻銀章寵已優。

莫待禍來名欲滅,林泉養浩豫為謀。

介遜謝,延以酒食。日將夕,叟辭去。癸未,帝以蔡襄、歐陽修、王素知諫院,餘靖為右正言。

京師久旱,帝遣使禱祠嶽瀆。又遣內侍齎金龍玉簡,往南昌西山,投天寶洞。群臣請帝親禱於郊,帝曰:“太史言‘月二日當雨’,將以是日出禱。”王素曰:“臣非太史,然度是日必不雨。”帝問其故,素對曰:“陛下知其且雨而禱之,應天不以誠,故也。”帝竦然。詔“明日詣西太乙宮”,命素扈從。日甚熾,埃氛翳空。比車駕還,未薄城,大雷電而雨。甲申夏,帝謁孔子,再拜。作太學。聞湖州教授胡瑗訓人有法,詔取其法,著為令式。

乙酉春,仲淹、杜衍、富弼罷。仲淹至孝寬和,好施予。置義莊,以贍宗族。海內無不敬慕。去年,滕子京謫守巴陵。政暇,修嶽陽樓成。馳書仲淹,請為之記。蘇舜欽書石,邵竦籙額。時稱“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