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十七路諸侯(2 / 2)

“董卓惡貫滿盈,朝廷上下官員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百姓身陷水深火熱之中,誅伐董賊此乃順天命。某讚成將軍領兵前往”韓馥一臉嚴肅道。

劉茫望了望下首的田豐、程昱,兩人亦點點頭。

“吾早有殺賊之心久矣,既然大家都同意,此事就定下。八方諸侯齊聚,吾倒想聽聽諸位對於之後的事情進展有何看法”

席下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讓他們說未來的事?愣是沒有一個人敢出席答話。

“就讓某來說吧。十七路諸侯彙聚洛陽,袁紹袁本初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名相之裔、門吏遍布天下,威望遠播,必會被舉薦成為盟主。屆時董卓肯定不敵十七路諸侯,必會遷都長安”劉茫最後一句話特意加大了分貝,眾人又唧唧渣渣起來,李陽則在偷笑。

劉茫繼續道,“袁本初、袁公路(袁術)兄弟二人自恃其高、做大事惜其命、見小利忘大義,聯盟必定四分五裂。諸侯本就割據一方、擁兵自重,到時天下大亂至矣!諸位以為該當若何?”

眾人聽的一愣一愣,聽劉茫‘胡說八道’都大汗淋漓,田豐、程昱兩謀士則閉目似在養神。

“劉將軍以為該當如何?”韓馥臉色難看的問道。

“吾夜觀星象,北方恐怕將亂上幾十年,吾之意想南下取江東作為根本,漢室能扶則扶,天意不可違也!”

“這。這。。。劉將軍何故興此兵?”韓馥語無倫次的說道。

劉茫卻不管他開始下命令,“張飛隨我領十萬軍馬前往洛陽會和諸侯”

“隻要董卓遷都長安,曹孟德敗於滎陽後,趙雲、典韋、夏侯蘭、田豐、程昱立即領萬人馬南取江東”

“張遼、高順鎮守冀州”

眾人轟然接令。

劉茫對於江東看的很重要,兩員猛將、兩名優秀的謀士!隻要取下江東,讓北方打的你死我活,憑借長江之險發展壯大。

其他諸侯兵馬少則幾千、多則兩三萬,至於劉茫為何要帶十萬?劉茫可不想看到王允讓貂蟬施連環計,十萬對抗董卓的二十萬西涼大軍,勝算不怎麼大?!

張遼、高順始一投靠劉茫,後者就委以重任,兩人那個激動啊!心裏都暗暗發著誓定當誓死效命。

曹操在陳留招軍買馬,收得猛將、良謀若幹: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族弟曹仁、曹洪等。於是發矯詔給各路諸侯。

各路諸侯皆提兵接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平寇將軍劉茫。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被舉薦成盟主,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歃血為盟: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眾諸侯升帳商議,談笑歡聲,互相舉杯道賀。

曹操:“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劉茫忽然覺得很無聊,一個個的對著話,來之前還特意翻了翻三國演義,不都是照著它進展麼?

“某願為前部。”劉茫看也不看就知道此人定是長沙太守孫堅了。

劉茫搖頭歎氣,‘哎!可憐的沒飯吃的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