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1.細胞的分級分離:將細胞碾碎,分離其中的各種細胞器,從而可以分別研究它們的功能,可用於研究活的樣本,最有效的儀器是超速離心機。
2.細胞溶膠:細胞質基質又稱胞質溶膠,是細胞質中均質而半透明的膠體部分,充填於其他有形結構之間。細胞質基質的化學組成可按其相對分子質量大小分為三類,即小分子、中等分子和大分子。小分子包括水、無機離子;屬於中等分子的有脂類、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大分子則包括多糖、蛋白質、脂蛋白和RNA等。
3.溶酶體:細胞內形式消化作用的單層膜小泡,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可催化蛋白質、多糖、脂質以DNA和RNA等大分子的降解。功能是消化從外界吞入的顆粒和細胞本身產生的廢棄成分。
簡答題
1.簡述細胞連接的類型及各類連接的結構特征。
答:脊椎動物的細胞連接主要有 3 種類型,即橋粒(desmosome)、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和間隙連接(gap junction)。皮膚、子宮頸等處上皮細胞之間牢固的連接,在電鏡下成鈕扣狀的斑塊結構,即是橋粒。橋粒與胞質溶膠中的中間纖維相連,使相鄰細胞的細胞骨架間接地連成骨架網。腦血管的內壁相鄰細胞之間細胞膜緊密靠攏,兩膜之間不留空隙,完全封閉了細胞之間的通道,使細胞層成為一個完整的膜係統,從而防止了物質從細胞之間通過,這種堅固的結構即是緊密連接。最多的是間隙連接:兩細胞之間有很窄的間隙,貫穿於間隙之間有一係列通道,使兩細胞的細胞質相通。離子和相對分子質量不大於 1 000 的小分子物質,如蔗糖以及 AMP、ADP、ATP 等迅速運輸,在細胞通訊、細胞間相互協同方麵十分重要。
植物細胞有堅固的細胞壁,胞間連絲(plasmodesma)是植物細胞的細胞連接方式。相鄰細胞的細胞膜伸入細胞壁上的孔中,彼此相連,兩細胞的光麵內質網也彼此相通,連成一片,為水分子以及小分子物質提供共質體運輸途徑。
2.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異同點。
答: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單位,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膜結構相同、細胞質都有核糖體。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是真核細胞。植物細胞的典型結構與動物細胞相比,有幾點不同:①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沒有葉綠體;③植物細胞有中央液泡,動物細胞沒有中央液泡。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相同點: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含有遺傳物質 DNA 和 RNA;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雙層膜結構;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產生 ATP。
3.簡述葉綠體的超微結構及其功能。
答:葉綠體的主要功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電子顯微鏡下顯示出的細胞結構稱為超微結構。用電鏡觀察,可看到葉綠體的外表有雙層膜包被,內部有由單層膜圍成的圓盤狀的類囊體,類囊體平行地相疊,形成一個個柱狀體單位,稱為基粒。在基粒之間,有基粒間膜(基質片層)相聯係。除了這些以外的其餘部分是沒有一定結構的基質。葉綠體的超微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
4.細胞骨架的組成和功能
答:(1)細胞骨架組成:細胞骨架是一種貫穿在整個細胞質中的網狀結構,由 3 類蛋白質纖維構成:微管、微絲和中間絲(中間纖維)。
①微管存在於所有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呈中空的棒狀,由微管蛋白組成,維持並改變細胞的形狀,是細胞器移動的軌道。
②微絲(又稱肌動蛋白絲),主要分布在細胞質膜的內側,實心,由肌動蛋白組成,產生張力形成三雛網支持細胞的形狀。
③中間纖維分布在整個細胞中,維持細胞形狀固定細胞器位置。
(2)細胞骨架功能:細胞骨架維持細胞的形態結構及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控製細胞運動,在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和細胞分化等一係列方麵起重要作用。
5.秋水仙堿和紫杉醇對微管的作用不同,但是均可作為抗癌物質,為什麼?
答:秋水仙堿結合到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體上,阻斷微管蛋白組裝成微管,可破壞紡錘體結構,使細胞停留在分裂期抑製有絲分裂。紫杉醇促進微管裝配,並使已形成的微管穩定。紫杉醇作用於腫瘤細胞後,可以促進腫瘤細胞內的微管聚合以及穩定已聚合的微管,導致細胞內大量微管聚集,進而幹擾細胞各種功能,特別是使細胞停止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