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求學(1 / 3)

關靖字士起,他是父親的好友,他本是並州晉陽人,在父親遊學時與父親認識,並與父親結為好友,與父親一起來到了遼西,他比父親小六歲,在曆史上他是父親手下的首席軍師,但是我知道在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裏,他的才華隻是中等,曆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也隻是諂而無大謀,他與郭嘉,賈詡,諸葛亮等大才相去甚遠,或許讓他治理一郡一縣,指揮一些小型戰役還是可以的,但是兩國大戰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我更明白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我對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的不了解,而且我知道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看的,盡管我比他們多兩千年的智慧。因此我需要學習,我要學兵法我要學理政。因此,關靖先生成了我的啟蒙老師,先生是個士人,士人有他們自成體係的思想。自從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強調人君受命於天,神化專製皇權以及尊君抑臣為特點的儒家大一統思想便取得了獨尊地位,並成為統治階級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儒學的這種獨尊統治地位不但表現在兩漢封建王朝的統治原則和政治權力中,同樣也體現在士人階級身上。作為在儒家正統思想哺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兩漢士人們來說,儒學不但是士人們立身的基本準則,更是他們做官食祿最重要的一塊敲門磚。可以說,儒家思想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是一種壟斷士人們精神思想的工具,並且儒家思想和以及所謂的名教治國也確實在統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采取了“以柔治天下”的政策。而這種政策的實施,在某種意義上培植出了一種侵蝕皇權的強大勢力,這便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出現。作為視“臣事君以忠”的儒家思想為立身準則的兩漢士人來說,外戚與宦官曆為被士人階級所不齒,對於他們的獨攬朝政,擾亂朝鋼,常使一心一意維護統一王權的士人們痛心疾首。因此先生在最初時教了我很多儒學經典的文章,當然這也有好處,因為初時我連字也不認識幾個,畢竟漢代的古體文字與現代的繁體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同時我也重新理解了詩經與論語,孔子真不愧為中國曆史上最牛的思想大家。

三年時間裏我了解了這個時代,東漢是一個很奇怪的朝代。在大部分時候,朝政不是由皇帝主管,而是由外戚和宦官們輪流把持著,這些目光短淺隻會謀取個人利益的家夥把天下禍害的亂七八糟,民不聊生;而皇帝則一個比一個差勁,不僅在比賽著誰更昏庸無能,還在誰更短命。到了漢靈帝,修宮室、鑄銅人、造萬金堂、增收賦稅,把個漢帝國搞得烏煙障氣。而且他還搞出了一個創舉,這真的是開創了一個時代,賣官賺錢啊,我發現這個糊塗皇帝其實也蠻有商業頭腦,我想或許這也是我的一個機會,我也可以用錢買個官當當,因為這個時代講究名正言順,當個官就占個天子大義。在這個士人的時代裏,我要學會他們的語言,我記住了,這個初次見麵要說“久仰久仰”;等候客人要說“恭候大駕”;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要說“勞駕”;托人辦事要說“拜托”;請人指點要說“賜教”;讚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哎,這也蠻麻煩的,還是有點不適應這個時代。

三年時間裏我還學了一些武藝,這是叔叔公孫範教我的,盡管他的武藝也不怎麼樣,但教我這個六七歲的小毛孩還是可以的。哎,其實我的兩個啟蒙老師都不咋滴,都沒有什麼名頭。

光和三年五月我決定外出遊曆,我知道父親曾今在盧植門下求過學,所以我決定也去拜訪一下這位老先生。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也算是我的同鄉啊,都是幽州人。他年輕時與鄭玄師從馬融,馬融是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尤長於古文經學。他一生注書甚多,注有《孝經》、《論語》、《詩》、《周易》、《三禮》、《尚書》、《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等書。在當時他可以說是在士人階級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皇帝老兒看到他都要客客氣氣。可見盧植出生名門啊。而盧植自己也是一個很牛的人物,通古今學,為當時大儒。時人謂:“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靈帝時征為博士,與蔡邕等在東觀補續《漢紀》。可見盧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要是能拜他為師我的身價就能如大鵬一樣扶搖而上,要知道三國時代名氣是很重要的,袁本初四世三公,因此他在三國初期時是所有諸侯中實力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