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隊人馬開道,一路上車馬縱情馳騁,不消半日岱城數十丈高的城牆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等進了城內,才發覺何等的繁華。雖然天色漸晚,城內卻早已遍布華燈,官道兩旁青樓酒肆林立,一盞盞明燈連成一片,照得如同白晝,街上行人絡繹不絕。坊市之中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叫買叫賣之聲不絕於耳,進進出出俱是銷金之輩,所到之處皆為富足之戶。就連生長在京城之中的清木見此情景也不由慨歎,直言這裏比之鄴城繁華也不遑多讓。
節度使府邸,正二品封疆大吏,齊州節度使唐儉已經率領全府親眷大小等候多時。用薛罡的一句話來說:唐儉此人表麵忠厚,實則奸詐無比。
此人是一甲出身的進士,因寫了一手好字便被吏部那位不苟言笑的天官趙大人賞識有加,自此帶在身邊耳提麵命,原本三十多歲的唐大人準備在京城一番大展拳腳,誰料想突然趕上皇帝重病不問朝事,隨後唐大人就被蘇首輔橫插一腳從吏部踢了出來,後來趙大人說資曆太淺當京官也不容易,不如先出去曆練一番等到相機我再把你調回京城。於是唐大人拖家帶口被趕到了交州,再到後來王氏篡權時,聽說此人是被蘇大人排擠,又有傳言說王大人曾與之有過書信往來,因此一躍成為齊州節度使,掌管一方權柄。
齊州之地本就強盛,加之唐大人勵精圖治,使齊州變成大胥十四州中最為富庶之地,節度區區一州之地的唐儉,實則權力彪炳儼然成為五鎮節度使之首。慢慢唐氏一族在齊州廣結士林大族募兵守土,加之朝堂混亂根本無暇顧及地方,竟有成為一方之主的跡象。但是忽然就聽說一個藩王被封到齊州,而且還是出逃出來的廢太子,不由不讓心思活絡的唐老狐狸大費一番腦筋。
當一襲紫袍的齊王周同一步跨進節度使府邸大門之時,四十多歲精神抖擻的唐大人帶著一眾親眷伏身下拜,等到齊王親自扶他起身時,不忘細細打量一番這位年輕的藩王。劍眉星目,麵如皎月,有著與他爹皇帝八九分相似的威嚴,卻也帶些十五六歲未曾褪去的少年稚氣。
小藩王扶起他,兩人先哭齊皇後再哭剛剛駕崩的皇帝,一樣的惺惺作態一樣的滿腹文章。於是唐大人略帶枯槁的手抓起周同纖細修長的手一同往府內走去,其間一遍一遍慨歎先皇於他的厚恩,朝廷於他的栽培,不住地流出一滴滴混黃的眼淚。
唐大人舉全府之力為新來的齊王殿下接風洗塵,席間與舊相識薛罡薛統製一番互相吹捧,兩人勾肩搭背一番“順之兄,義符兄”長短,隨後都各懷心事的飲下幾杯酒,然後又為眾人介紹了自己的長子,齊州將軍宣武校尉唐德唐牧之,後者冷笑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