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胤看見呼延保保一臉錯愕之色,心裏很是受用,眼下這支軍隊便是他崔胤一路來韜光養晦的結果,相對於前麵雜亂的叛軍來說,自己這支兵馬哪怕齊軍真的攻過來,他也有信心與之一戰。
見呼延保保半天不說話,崔胤一夾馬腹走上前去,看著呼延保保藏在胡子裏的眼睛說道:“將軍請看,我部兵馬如此雄壯,隻要你我合兵一處,一路穿過並州實在是易如反掌。”
呼延保保扭頭看著他,語氣中略微帶些譏諷,說道:“崔將軍的兵馬果真精悍,隻是將軍的兵馬尚有一戰之力,怎麼讓我等衝在前麵直麵齊軍呢?”
崔胤聞聽此言臉不紅心不跳,厚著臉皮道:“將軍有所不知,這高陵關乃是北上必經之路,我令悍勇之卒守在此地是怕我軍被斷了後路而已。”
呼延保保麵無表情,隻是回了一句:“崔將軍有心了。”然後催動戰馬向關內走去。
身後的崔胤見狀急忙招呼奚仲一起跟上。
等到幾人入了關,奚仲才當著兩人的麵小心翼翼的說:“既然如此,那麼等呼延將軍兵馬到了,就請將軍命令大軍入關先行向北而去。”
說完悄悄看著崔胤的臉。
好在崔胤也不疑有他,隻說:“我部兵馬以逸待勞,完全可以阻擊來追的兵馬,讓呼延將軍兵馬先行實在不錯。”
呼延保保與奚仲對視一眼兩人暗暗點頭。
誠如他們所言,等到呼延大軍三萬餘人魚貫入關之後,呼延保保便拉著崔胤及奚仲乘馬先行向北去了。
一路上崔胤時不時回頭看看遠遠吊在身後的大軍,臉上露出微笑,他隻知道一旦進了並州出了雁門關便是他崔胤宏圖大業開始施展之時,至於麵前這個有勇無謀的呼延保保,隻是自己的墊腳石罷了。
不料一路上都沉默的呼延保保這時候說話了,他用馬鞭指著前方對崔胤說道:“崔將軍你看,前麵那是不是上郡城牆。”
崔胤順著他指的地方用手搭作涼棚望去,遠遠能看見有一片灰色,臉上壓抑不住帶著喜色說道:“恐怕離上郡不遠了,到了上郡就進到並州之地了。”
呼延保保哦了一聲,策馬跟崔胤並肩而行,笑著對他說道:“過了雁門關可就到了那關外苦寒之地了,將軍真的想好了嗎?”
崔胤還以為呼延保保是回憶家鄉心懷感慨,仍是毫無防備的說:“將軍此言差矣,關外水草豐茂適合戰馬馳騁,況且我早與匈奴右賢王通了書信,等我們出了關去便可直接投奔大單於,屆時我等便可蟄伏起來等中原大亂之時再回來謀取天下,豈不是一舉兩得?”
呼延保保笑聲逐漸猙獰,問道:“據我所知崔將軍早年在軍伍存身,後來慢慢升到了四品大員,朝廷可是待將軍不薄啊,將軍真能舍下這榮華富貴?”
崔胤聽聞此話大笑道:“榮華富貴?榮華富貴都讓京城裏那幫官老爺享去了,我等在關外搏命,尚且落得一個亂臣賊子的下場,隻怕大胥早晚人心思變,到時候的天下,可就是能者居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