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以“理”(2 / 2)

他一麵看著三間簡陋的草屋一麵慢悠悠的往回走,這不禁又讓他想起來那個把這三間小屋送給他的老學究。

那人自號陽山先生,算是他的又一個老師,陽山先生鶴發童顏,一頭雪白的銀絲每次都能在太陽下麵映出金光。

陽山先生告訴他這世上萬物都應該有“理”,世間生息法則也應以“理”恪之。

彼時見野先生還不是見野先生,還不明白什麼叫“理”。

隻是此後那位陽山先生把三間草廬送與他後大笑著離去,再後來漸漸有人前來拜訪探望,他們有那些學究大儒,有的是迷惘秀才,在一次次的探討研習中,在一次次辯而敏思中,見野先生才漸漸明白了什麼是“理”,什麼是“道”,什麼又是“道法自然”。

正所謂一通則百通,他也逐漸明白了哪怕兵理,佛理,儒理,道理,終究逃不出一個“理”字。

從此見野先生便成了名聲在外見野先生,成了十幾年不曾踏出這片幽穀的見野先生。

人常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朝,大隱隱於市。

見野先生卻深知“隱理”,於野於朝於市全逃不過“隱理”。

待到走近草廬見野先生才慢慢收回來思緒,等他進屋的時候才發現屋裏早就擺好了酒菜,一桌人都坐在桌前等他,隻有那老乞丐一手擎著酒壺一手抓了一把毛豆全然無所顧忌的飲著。

妻子荀氏見狀隱隱向他投來歉意的眼神,見野先生卻示意她沒有什麼,然後微笑著走到桌前坐下,招呼眾人一起吃飯。

老乞丐仍是飲飽了酒倒頭就睡,隻不過這次那女子和小孩主動幫荀氏收拾碗筷時見野先生才了解一些,原來他們是從齊州來的,女子叫雲湄,小乞丐姓曹名規,才十三歲不曾表字,他們一人稱呼老乞丐為師父一人稱呼老乞丐為祖爺。

他們隻說與老乞丐幾年前相識,那老乞丐傳女子些武藝防身,卻教小乞丐兵法義理,老乞丐三月前帶著他們一路直奔此處而來,至於其他的也並未多言,反教見野先生嘖嘖稱奇,同時也定下心中猜想,這老乞丐雖然看起來不似靠譜,但終究不算壞人,留他們多住幾日倒也無妨。

晚間他便將此話跟妻子說了,荀氏說道:“妾雖不曾像夫君那樣飽讀詩書,但是亦曾在家府中習得禮義之理,夫君在外人眼中是為賢人,既有意接濟他們,將那房讓與他們孤老又何妨,隻是妾身恐怕勞苦了夫君身體。”

見野先生將糟糠之妻摟入懷中,喃喃道:“鍾離翊十八歲娶你,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於是一連七日早晚做飯叫上三人同吃同住,隻是那老乞丐數日隻是飲酒便睡,反倒與那女子孩童愈加相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