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們一個個連求饒的勇氣都沒有。
任由薑啟吩咐侍衛們將他們帶走。
處理了太醫,太後又下了一道懿旨。
“皇帝昏迷不能處理朝政,朝政大事暫由廉王代理,薑啟協理。”
這道懿旨一出,廉王趙欽並沒有感到興奮。
太後對當年奪位一時心知肚明,不可能不防備自己。
他實在不明白太後因何會讓自己代理朝政。
郝牧德卻不想顧及那麼多。
“王爺,既然已經決定起事,又何必瞻前顧後!
就是老太婆存心試探,咱們不如將計就計,來個鳩占鵲巢!”
廉王踱著步子,半天方道:“去突厥那邊的人幾日能到?”
郝牧德道:“也就三五日的事兒。
趙瞻因默啜而死,阿史德部落一定會料到大魏不會善罷甘休。
目前王爺代理朝政,何不就此發兵?
咱們的人也會找到默啜的外祖父,讓他們務必全力出兵大魏。
到時候,大魏的兵力一定都會集中到西北邊境。
京城兵力空虛,王爺要做什麼,豈不是探囊取物?”
廉王想了想道:“舅舅考慮周到,明日早朝我便同大臣們商議。
先將部分兵力調往涼州邊境。”
朝中大臣俱已知道太子身亡的來龍去脈。
也知道了阿史德的大王子已經被處決,當然能想到阿史德部不會善罷甘休。
尤其是默啜的外祖父。
默啜的外祖父手握阿史德部幾乎全部兵力。
即便阿史德部汗王對大魏心存忌憚,默啜的外祖父也一定會出兵大魏。
為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發製人。
所以,當廉王提議先往涼州調兵的時候,朝廷上下無一人反對。
兵部尚書魏贏還有些擔心貿然調兵會致京城防守空虛。
若有敵人偷襲,恐會釀成大禍。
但他見薑啟對此也無異議,於是便沒作聲。
大魏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各有鄰國,曆史上也都多發戰事。
故而此次調兵隻從東西南三處調了部分兵力,另有一部分從京城戍衛隊裏抽調。
一切都朝著趙瞻和安安的設想發展。
運送趙瞻“靈柩”回京的隊伍果然在半途遭到了襲擊。
因為事先早有防備,所以並無人員傷亡。
“靈柩”也無半分閃失。
默啜的外祖父果然也跟預料中一樣,不顧阿史德汗的反對,舉兵進犯涼州邊境。
此番抗敵與之前不同。
所以安安也沒有動用小雪狼王的身份。
追風在涼州練兵多時,再加上現在有了火槍。
趙瞻和安安都有意想要看一看現在涼州大營的戰鬥能力。
趙瞻和安安人在幕後,涼州大營掛帥的是鎮國公蕭棟。
在廉王趙欽調遣的援兵到來之前,涼州大營先與阿史德部的騎兵小戰一場。
老四楊學義自請為先鋒,帶了一百騎兵奇襲阿史德駐兵大營。
學義隻有十四歲,他所帶的先鋒隊士兵年齡也都不過二十歲。
這些年輕將士身上都無軍功,正是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業的年紀。
他們一個個騎術精湛,槍法不凡。
麵對阿史德八萬駐軍絲毫沒有在怕的。
阿史德部的士兵遠途作戰,一路疲累,剛紮營就遭遇襲擊。
且來襲的人用的是一種他們根本沒有見過的武器。
所以盡管他們都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老兵,麵對火槍隊簡直不堪一擊。
楊學義首戰告捷!
消息傳到京城,廉王有些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