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碩也趕緊跟了上去。
“郡主,是小老兒糊塗,讓郡主勞碌了!”
安安道:“老爺子,我可沒把月亮當外人。
您呀,也別跟我客氣了!”
三人要回去,外麵看熱鬧的人紛紛讓出一條道來。
一些膽子大的老百姓看見安安過來,都道:“郡主好好休息。”
也有人說:“謝謝郡主為草民們懲治貪官。”
安安都笑著一一回應了。
“大家要謝就謝皇上,謝太後,謝太子。
他們可都惦記著江南的百姓呢!”
於是大家又都紛紛下跪,嘴裏高喊著。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樣的畫麵安安從不擔心沒人傳到京城去。
事後,昭帝和太後知道了此事。
兩人都大讚安安這趟差事辦得漂亮。
昭帝歎道:“唉,可惜安安隻是個姑娘家。
不然,這又是咱們大魏朝的柱石。”
太後瞟了皇帝一眼,笑道:“姑娘家怎麼了?姑娘家也能當咱大魏朝的柱石。”
說罷,眼風朝坐在旁邊的趙瞻飄了飄。
昭帝會意,嗬嗬一笑。
“母後說的是,這是咱大魏朝的福氣。
是咱趙家的福氣!”
趙瞻已經十五歲了,通曉人事。
他自然知道皇祖母話裏的意思。
趙瞻忍不住麵上發燒,輕咳了一聲道:“父皇,說到這裏兒子正要推薦一個浙州知州的人選!”
昭帝放下筷子,認真道:“太子有合適人選?”
趙瞻起身恭恭敬敬答道:“兒子推薦的這個人是楊學文。
兒子想著他這樣的人才若一直在禦史台倒是浪費了。”
昭帝和太後相視一笑。
趙瞻趕緊道:“父皇,兒子,兒子舉賢不避親。”
說得太後和昭帝都笑了。
太後拉了他的手讓他坐下,道:“傻孩子,沒人說你任人唯親!”
又對昭帝道:“皇上的意思呢?”
昭帝捋著胡子,略沉吟了片刻。
“楊學文朕自然是看好的,隻是,他還年輕。
官場裏曆練得少——”
太後打斷了他的話:“皇上,按說前朝的事不該哀家說話。
可這件事,哀家覺得皇上該聽瞻兒的。
學文這孩子年紀是不大,但依哀家看人卻是個老成的。
現如今又訂了親,我看越發穩重了。”
“再說了,真到了浙州皇上更不用操心。
親哥哥上任浙州,若真有個什麼事,還有妹子不管的理?”
皇上嗬嗬一笑。
“母後說得是,是朕糊塗了。”
就這樣,楊學文十八歲這年就榮升浙州知州。
別說大魏朝,就是曆來也沒見過這麼年輕的知州。
私底下,自然也有大臣有些微詞。
可他們一張嘴說這事兒就被駁了回去。
“老兄,先不說人家楊大公子的才學。
就說人楊家為皇上立下的功勞,咱們哪個比得上?”
一句話,保管所有人啞口無言。
鏟除廉王一黨,如今大家都知道是楊家跟太子裏應外合。
此番楊學文外放高升,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皇上有意賞賜楊家也不為過。
更何況,浙州那些醃臢事還是人家安定郡主一手查清的。
論公論私,楊學文上任浙州知州也都在情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