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了半天,把那馮掌櫃叫過來,細細囑咐了半天各種需要注意的事兒,最後又囑咐他要是有大事兒就去找馮二爺,倆人才算稍微放了一點兒心。
子葉又問馮如雪說:“你們怎麼去?準備了幾輛馬車?誰護送你們去?”之類的問題。
馮如雪看著子葉緊張的樣子。說道:“你不必緊張,我第一次去京城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的。馬車的數量倒是沒有定數,隻把你帶的東西和人都裝上就是了,別的不需要多預備,要是馬匹生病了什麼的,到了驛站買新的就行了。至於護送的嗎?本來父親是請了咱們這裏的鏢局的人,但是這次沒有。因為我那羅家表弟正好也回京城,他們家有自己的護衛隊,也有暗衛,這次我們就不必請人了,隻跟著我表弟的隊伍就行了。”
子葉一聽,什麼?那姓羅的也去京城?真是冤家啊!
猶猶豫豫的問:“你們跟著你表弟的隊伍走,我要是跟著是不是不太好?”
馮如雪一拍子葉的手說:“你看看你又想多了吧,你跟著我們多安全,有不費什麼事兒,隻不過就是多個十個八個人的事兒,你不必掛懷,回去隻管和你父親說,就跟著我們走,路上無聊了咱們可以玩玩兒葉子牌。”
子葉這才點頭答應著,說回去和父親說一說。
“恩,這才對,我回去了也和父親說一聲,再和我家表弟說一聲,他們指定都同意你跟著我們一起走,現在世道這麼亂,要是你自己出去,多不安全。”馮如雪說道。
旁邊的馮如影聽著這兩個大姐姐不住的說這些,早就著急的抓耳撓腮的說:“好了好了,就這麼點子事兒你們倆也說起來沒完,天都黑了,燈會早就開始了,咱麼也快去吧。”
子葉趕緊拉著馮如雪起來笑著說:“都怪我,咱們快出去看燈吧。”
隨即幾人到這十幾個家丁婆子往一條街外的燈市上走去。
子葉放心了心裏的一件大事兒,心情無比放鬆的和馮家姐妹倆逛起了燈會。
隻見燈市上人山人海,要是不是身邊十幾個壯實的家丁婆子護著,估計這三個人早就被衝散了。
見識過前世各式各樣豪華花燈的子葉,看著街麵兒上各種古色古香的花燈,看著那神奇的手工雕工,深深感歎,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無窮的啊!要知道,這到了現代,大部分的燈都是機器製造的,要是真的有那手工製造的,一般也是價格昂貴的,所以現在的燈看起來才是元宵節的感覺。
隨即也跟著姐妹倆興趣盎然的逛起來。
幾個人一直逛得都忘了時辰,馮如雪身邊的老嬤嬤一直來催了好幾次,幾個人才戀戀不舍的分手告別,各自回府。
子葉坐在轎子上才覺得自己的雙腿,好似已經沉重的抬不起來了。回到棋苑,小丫頭們早就燒好了水,吳嬤嬤趕緊弄了一盆熱水給子葉燙了燙腳。
子葉躺在暖暖的炕上,攤開自己的四肢,深深的感歎,自己真的是廢了,想自己在棲霞寺時和枝兒上山下河也沒有這麼累過,人啊果然是不能享福的。
想著想著也就呼呼的睡了過去。
早晨,外麵的天兒還黑呼呼的,寅時末,竹香和吳嬤嬤就把子葉挖了起來。
今兒是正月十五,南方都是吃元宵,但是北方的規矩好似還是早早的起來,一家人吃餃子。
去溢香園的路上,被冷冽的北風一吹,子葉才算清醒過來,想起今兒是十五,得一大家子去吃餃子才對。
進了溢香園的正屋,隻見幾個小的都是哈欠連天,子葉悄聲的問靈兒:“那幾個小的看燈看到什麼時候?”
靈兒低眉順眼的小聲說:“比您晚回來半個多時辰。”
子葉笑一笑,趕緊給老爹和孫氏請了安。
趁著黑乎乎的天,大家夥都匆匆吃了幾口餃子,又各自散開回去補覺了。
子葉倒是沒有那麼困了,又想起雲霄天天的滋味來,就想搗鼓點兒元宵。進了院子就去了棋苑的小廚房,看了看院子裏的食材,問竹香:“咱們這裏街麵兒上有賣元宵的嗎?”
“有啊,還有好幾種口味的呢,隻是太甜了,咱們這邊的人都不太愛吃,太膩。怎麼,姑娘饞元宵了嗎?昨兒奴婢還見大廚房有呢,說是今兒晚上煮了給大家過元宵的,您要是饞了,奴婢就去廚房給您先要幾個,給您煮了嚐嚐?”竹香回道。
子葉想起元宵甜膩的滋味,擺擺手說:“不用,太甜了,我就是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