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兩全其美的方法(2 / 2)

“子祈,你看那座山後麵,是不是很美?”卲鉉祈並沒有回答,而是指向遠處的一座山,示意旁邊的子祈看。

子祈朝著鉉祈所指方向望去,隻見遠處聳立著一座高高的山,由於霧氣大的原因,這座山被煙霧籠罩著,看起來很朦朧虛幻。山的後麵,有什麼?子祈微微皺著眉頭,表示不解。

看出子祈的疑惑,鉉祈解釋道:“那裏,曾是我們的故鄉……”說這話時,鉉祈的眼神變得飄渺。

山的後麵正是前燕被滅之前的都城——鄴城。山下之地名為淮水,早前,前燕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後來前燕被前秦所滅,鄴城自然而然也成為前秦的戰利品之一。

故鄉?子祈聽後疑惑更深了。在他以為,從小在建康長大的他,一直認為他的故鄉就是建康。

370年,前燕被滅,邵振鴻帶著整個家眷搬到東晉的都城建康,當時鉉祈8歲,子祈隻有四歲。8歲的鉉祈對搬家印象不是很深,更不用說僅僅4歲的子祈了。

後來待到鉉祈長大了些,父親把事情一一告知於他,並跟他說自己以後的使命。

由於子祈從小身體就不好,因此邵振鴻從來沒有在他麵前提起過任何關於前燕的事情,主要是不想他日夜奔波為國操心。所以他才會對鉉祈說的話感到疑惑,認為建康就是他的故鄉。

但是現在子祈已經年滿十八,鉉祈認為他也是時候知道真相了。

鉉祈告訴弟弟,他們是鮮卑人,一直住在所指那座山後麵的鄴城。因十三年前國家被前秦收服,迫於無奈來到東晉管轄的建康。如今他們的使命是幫助濟北王慕容泓,複興國家。為了不讓子祈懵懂,鉉祈還跟他說了一直沒有把實情告訴他的原因。

簡單地把所有都敘述了一遍,鉉祈看向弟弟,等待他的反應。

其實子祈自打很小就覺得奇怪,父親總是會見一些客人,而每次見那些客人的時候,都會讓娘親或者奶娘把他支開。現在聽哥這麼一說,才終於解開疑團,原來父親會見的客人是濟北王慕容泓。

“哥,你把這些告訴我,是想讓我為國出一份力嗎?”

子祈想,上次雨若給他治病的方子很管用,現在他的病已經幾乎完全好了。雖然從小他的身子就很弱,但是父親還是堅持讓他練武。以他的身體狀況,以及武功底子,隻要稍微訓練一下,別說是為國獻策,就算上戰場都不是問題。

“嗯。”鉉祈點頭,說:“如今前秦想攻打東晉,王讓我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其實現在是複國的大好時機,可我們畢竟人不多,要是魯莽行事,怕有弊無利。唉,我還真不知道能想出什麼好計策,所以隻好把你叫來商量。”在鉉祈看來,弟弟一直都機智過人,想事情的方式也別具特色。

子祈聽了之後緊鎖眉頭,做了很深的思考。

“哥,我有一建議,哥不妨聽下。”過了半晌,子祈忽然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好法子。

這麼快就想出了方法?“你說。”鉉祈略微期待地看著弟弟,等待他的說法。

“哥可知道慕容垂?”

子祈這裏提到的慕容垂正是慕容衝及慕容泓的叔父,370年,前燕被滅後,慕容垂投靠了苻堅,並成為苻堅身邊的將士,長期為苻堅打戰。

雖然子祈此前不知道自己是前燕子民,可一些事跡他還是很清楚的。

見鉉祈點頭,子祈接著說道:“雖慕容垂投靠前秦,可眾所周知,被收服的各族人都不是真心歸順前秦的。所以我猜想待前秦進攻東晉,慕容垂會趁機反叛。”子祈把自己內心所想告訴鉉祈。

子祈的猜想確實沒錯,鉉祈挑眉,示意弟弟繼續說下去。

“我的想法是,等到慕容垂反叛時,我們可以以投靠他為幌子,實則從中得益,建立複國大業。”說完,子祈看向哥,問:“哥的意見如何?”

這一番話真是說進鉉祈心坎兒裏去了。子祈是一著實的人才,這樣的人才理應早些發掘出來才是最明智的。

“可萬一慕容垂並不打算反叛呢?”鉉祈做了一個假設。要是慕容垂是真心歸順於前秦,那計劃不就泡湯了嗎?

子祈從容地說道:“那就要看濟北王了。濟北王和慕容垂是叔侄關係,隻要在戰事之前的這段時間,他們能夠多一點來往,不就可以清楚知道慕容垂的計劃了嗎?若慕容垂無意反叛,那我們大可想別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