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章 沒有冒出來的機會怎麼辦?(1 / 3)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我的能力其實也不差,領導怎麼就不給我個機會呢?要讓我上去做,肯定不會比誰誰誰差。這個“誰誰誰”,或許就是他們這裏剛提的一個年輕主管。

或者說,誰誰誰啊,其實跟我也差不多,也就是機會好,輪到他了。真是踩“狗屎運”了。

還有的人說,那天領導來檢查,我們主任叫了誰誰誰去代表我們彙報,領導一聽很滿意,回頭就提名他升職。唉,能力強不如機會好啊。那天要讓我上去,說不定就是我了。

這些話,說得對不對呢?對的,因為人家確實是機會好。但反過來問一句,這麼好的機會,怎麼你就老是輪不到呢?人家得到的機會,你知不知道他背後付出了什麼呢?

有句話,叫作“要做CEO,先有CEO”。這前一個CEO,是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縮寫,這後一個CEO,第一個C代表能力(Capability),第二E代表曝光度(Exposure),第三個0代表機會(Opportunity)。你要想做CEO,就得有能力,就得提高知名度,還得有機會。也就是說,爭取機會,是可以和能力及知名度相提並論的,是一樣的重要。

這就像有句話說的:“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你不要光看著人家運氣好,其實也是努力的結果。因為他能力強、水平高,運氣才會那麼好,機會才會那麼多,這就叫“強者運強”。為什麼機會總是輪不到你,不是上天歧視你,說到底,其實是你做得還不夠。

機會還跟能力有關?是的,確實是的。

唐朝時,有個著名的宰相,叫馬周。這馬周的職場之路很有意思。他踏入職場,前十幾年一直混得很不得意,連縣裏的一個小官都保不住。後十幾年呢,一路高歌猛進,一直升到了宰相。這裏的轉折點,就是他得到了一個機會。而這個所謂的機會,也許在常人看來根本就不是個機會,這機會是馬周自己“創造”出來的。

馬周出身貧寒,但從小就喜歡讀書,很有學問,也很有見識。二十來歲,他就到博州做了一個縣學助教,大概相當於縣高級中學裏的教師吧。但馬周這樣可以做國家棟梁的人,讓他去做一個中學老師,他當然覺得很委屈,平日就喝喝小酒,發發牢騷。終於有一天,馬周喝得酩酊大醉,還耽誤了工作。領導大為惱火,狠狠地斥罵了他一頓。馬周這人呢,本事大,脾氣也大,當下一甩手,老子不幹了。辭了職,一個人跑到京城長安,尋找機會。這個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北漂”。

但北漂的日子也不好過。馬周雖號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但此時一無政治靠山,二無顯赫家世,三無財勢後援,到了京城,囊中羞澀,舉目無親,窮困潦倒,成天泡在一家小酒館裏,幾兩小酒,幾碟冷菜,就打發了一天。後來他終於通過人介紹,到中郎將常何家裏,做了一個門客。所謂的門客,相當於常何私人所雇傭的一個臨時工,做些抄抄寫寫的事情。

當時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剛做皇帝不久,勵精圖治,於貞觀五年(公元631元)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上書討論治國得失,並且要求書麵寫出具體意見。

常何是個武官,因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了大功,才擔任了禁衛統領這樣重要的職務,其實對治國理政並不太懂,要他上書論政,可把他難倒了。常何靈機一動,想起家裏那個叫馬周的門客,似乎很有學問,平日也喜歡議論國事,就讓他寫幾條交上去吧。說實話,常何對馬周也不抱大的希望,也就是應付一下的意思。反正他這樣一個武夫,皇帝對他也不會有什麼要求。

換了其他人,可能會想,這是他們當官的事,和我有什麼關係。但馬周聽了之後,他想的是,可不可以把這個變成自己的機會呢。

於是,他就花足心思,把平生所學全用出來,整整寫了二十多條,全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幹貨。見馬周寫了那麼多,常何倒有點猶豫了,別是這窮書生信口開河,忽悠我吧?馬周急了,這對策要是在常何這裏“腸梗阻”了,那我這一番工夫豈不是全白費了?於是很誠懇地對常何說,皇上下詔征求治國方略,將軍您怎麼能辜負皇上的一片苦心呢?我寫的這些,於國於民都是大有益處的,皇上隻會獎賞你,不會處罰你的。常何聽了,就把馬周的這二十幾條治國策略送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