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沒能衝破步兵陣列是蒙古人失敗的原因。那麼,被大明騎兵從側翼殺了個對穿就成了蒙古人潰敗最大的原因。
在這一次衝鋒中,兩名蒙古牛錄被斬殺當場。另一人見勢不妙後策馬狂奔而逃,還被從身後打了一槍在肩膀上。
整個失去了指揮的蒙古部隊亂成一團,四下奔逃。
見此情景,大明這邊哪裏有不趁勢追擊,擴大戰果的道理?
於是,騎兵瘋狂追殺起了蒙古潰兵,就連步兵也端著長槍鳥銃勇猛無比的追擊起來。將隻剩下不到兩百人的蒙古潰兵追的如同趕鴨子一般。並且不斷擊殺其中落後的潰兵。
而另一邊,潰逃下山的漢軍也在黃超帶領部署的瘋狂追殺下死傷慘重,黃超不但追到了山下,還一路猛追出了兩三裏地之遠!一路上死屍無數,算下來這一次追殺的成果竟比連日大戰的總和還要多!
這讓黃超不斷感歎“兵敗如山倒”的含義果真不假。當初看到許多人說古代戰爭中死亡最多的時候不是兩軍對壘,反而是一方兵敗潰逃的時候。那時候黃超還將信將疑,可此時親眼見證了潰兵隻顧逃跑,被追兵輕鬆的從背後殺死的場麵後他卻是信了。
當最後因為擔心追的太遠而遇到韃子的大軍,黃超罷兵回到臥牛山下的時候,正好是見到稀稀拉拉的十來騎蒙古人被孫傳庭大軍趕的亡命奔逃的場景。跟在後麵的明軍騎兵一陣劈裏啪啦的短銃打來,將這些最後的逃亡騎兵打了個全軍覆沒。
已經養成了“搶人頭”習慣的臥牛墩士兵們趕緊衝上前去,將那些重傷未死的蒙古人一通亂刀殺死。
這讓後麵以為是黃超這支明軍前來搶戰功的騎兵十分不滿。
不過,當他們看到這些臥牛墩的士兵在殺死這些蒙古兵後並沒有斬走人頭後,氣氛到是稍微緩和了許多。
不過,也僅僅是“緩和”了而已。
這些多半都是陝西人的騎兵對於在遼東遇到的陌生明軍還是抱有相當的戒備心裏的。畢竟,在這個地域性很強的年代裏“明軍”的概念還不如“遼東軍”、“登萊軍”、“大同軍”這樣的概念值得信任。
特別是當近些年來大明衰弱之時無數投降韃子,甚至是殺了同僚獻城給韃子的明軍的出現更是讓這種不信任進一步擴大。
所以,在戰場上,這些也算是久經戰陣的孫家騎兵是不會輕易相信這些陌生的“明軍”的。
對於這些也可以變成經驗的“同僚”也沒有多少結交質疑的黃超好歹還知道現在大敵當前。況且自己還不是這支至少幾萬人的軍隊的對手,所以也樂得借著臥牛墩百戶這層虎皮心安理得的在戰場上打打擦邊球。
在將一路上重傷未死的漢軍、蒙古軍的傷兵派人補刀後,黃超便整理隊形,等著孫傳庭的部隊過來。
大軍浩浩蕩蕩的從臥牛山下走過,孫傳庭身為後世的省長+軍長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專門見一個小小的百戶。
隻是在路過時在中軍遠遠的看了一眼黃超這支部隊,發現人數竟然不少後一道命令便將臥牛墩上下征入了大軍當中,準備馳援寧遠城。
……
寧遠城下,離寧遠2裏地外清軍陣列前的4名甲喇額真麵色陰沉的看著幾名逃回來的漢軍軍官。
當他們發現這些軍官連敵人的人數都沒搞清楚的時候,真是頗有些想要砍死這些奴才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