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明八年七月,恒郡王李辰景率所轄人馬彙同駐守祁門關的石繼光將軍采取聲東擊西、欲擒故縱之計,伏獲了叛逃的南川王之子李辰鬆及其部下,並趁機一鼓作氣,一路西下,直攻入西宋都城城門之下。西宋都城掛起了降旗,西宋國主向大慶朝庭遞交了降書順表,稱願以後向大慶國年年納貢、歲歲稱臣。
消息傳至京都,滿朝嘩然,慶仁帝大喜,大慶朝堂一番唇槍舌戰之後,慶仁帝封恒郡王李辰景為恒親王,由其代表大慶皇帝在西宋京都城外的駐地受降。
李辰景主持完受降儀式之後,撤兵於祁門關內。西宋國隨之進獻了無數金銀珠寶、馬匹絹絲和幾十名美女,進獻的寶物隨同恒親王的大軍一同進京。
恒親王大軍在八月過完中秋之後回到京都,於離京都十五裏的地方安營紮寨。恒親王率五品以上武將進京麵聖。慶仁帝於朝堂之上宣見了眾將,發表了一番嘉獎感言之後,按功勞簿所記功勞大小對眾將士論功行賞,對戰死的將士也予以追封,杜遠因功勞卓著被授予正四品衛指揮僉事,另賞黃金千兩。杜長言被追封為明威將軍。李辰景除了親王的封號外,慶仁帝又賞了其兩處位於京郊的占地千傾的皇莊和一萬兩黃金。石繼光將軍授一等武成伯,奉遠大將軍封號,賞良田萬畝,黃金萬兩;戚元啟老軍以功抵過,準其乞骸骨請求,賞其白銀千兩、良田千畝,回家怡養天年。死中得活,晚節可保,還能回家安度晚年,戚老將軍不禁淚凝於眶,直呼陛下仁慈。
封賞完畢,慶仁帝又大擺慶功宴,犒賞三軍、為眾將官接風洗塵。慶功宴之上,恒親王李辰景將手中兵符交回,道:“兒臣臨危受命,衛我國土,幸得上蒼保佑及父皇陛護,方不辱使命,現複皇命,將兵符交回,由父皇發落。”慶仁帝聞言,麵露笑言,微微頷首,示意身邊的內侍上前接了,“我兒這一路辛苦了,恒王府已建好。趁著這兩年天下太平,好好在京都休養休養。”慶仁帝看了眼內侍呈上來的兵符,溫和地對李辰景道。
“父皇說的是,在邊關時,兒臣無時無刻不掛懷父皇,時刻想著能及早回到父皇身邊承歡膝下,如今得償所願,兒臣自要留在京都陪伴父皇,以聊表孝心。”李辰景一番話入情入理、感念肺腑,聽得慶仁帝更是滿心喜悅:“你年紀也不小了,婚事早該辦了,因這一場戰事給耽誤了,此事朕自會交予皇後。”想到前事,慶仁帝後又綴了一句“你且放心,這人選必是你滿意的才行。”
李辰景聽後大喜,連忙跪謝皇恩。
在座眾臣、武將紛紛給恒親王敬酒道喜,同時又暗自盤算著自家是否有合適的女兒,哪怕做不成正妃,做個側妃也成呀。如今這位六皇子今非昔比了,哪怕將來不再執掌兵權,憑這一場戰功,和今天進退有度的表現,將來一個富貴閑王總跑不了了。
宴會結束之後,李辰景借口還沒回過自己的王府,推辭了皇帝父親讓自己留宿內宮的好意,回了恒王府。到王府時,謀士薑奉儀早已等候在府門口。
要是杜智此時見到薑奉儀的話定會大吃一驚,因薑奉儀就是當日向買他玉鎖之人。
原來李辰景奉命領兵出京時還隻是個沒有受封的皇子,薑奉儀一直侍奉左右,出謀劃策。南川王被伏後,因平亂有功,李辰景被封了恒郡王,同時賜了一座王府。當時的李辰景要領兵去邊關追擊出逃的李辰鬆,而彼時薑奉儀身體抱恙,李辰景擔心一路顛簸勞頓,於他身體不利,於是體恤他讓他返回京都休養,順便料理新王府承建的事宜,同時關注、留意京中的動態。
薑奉儀自與李辰景分開,在川南養了半個月,覺得差不多了,即帶著護衛常青,慢慢騰騰地往京都而去。說是慢,是真慢,若照常青的脾氣,不到一個月就能回到京都了。這薑奉儀可好,自起程後,不僅不想著趕緊進京幫著籌建新王府,還一路走走停停,好好的近路不走,反而繞來繞去,七繞八繞的,多了好些腳程,且每每興起,還會在一些府鎮住上這麼兩三日,以至於一個月的路程硬是走了半年。
常青雖有怨言,也不敢發作,隻能悶在心理,因為來時,李辰景有令,一切以薑先生意為先。就這一句話,讓常青憋了好幾個月。薑奉儀每每看見常青一臉的怨婦樣,不僅不惱,反而心情更好,這也是另一個讓常青憋悶又不得發作的事。自己越氣,別人越高興,那自己生氣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