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眼前的情景,三個人俱是一愣。
宋墨卻認出來者是太子身邊的大太監崔義俊。
他笑著和崔義俊打招呼。
崔義俊回過神來,忙道:“哎呀我的世子爺,奴婢奉了太子之命,正要去找您。還好您沒出宮,您要是出了宮,我這還不得追到國公府上去啊!”說著,朝著兩個小內侍揮了揮手,對宋墨笑道,“太子殿下知道後天是您大喜的日子,特意吩咐奴婢送來了兩件殿下賞賜的賀禮。”
宋墨連聲道謝,接過匣子,把馬友明引薦給了崔義俊,就要隨著崔義俊去給太子謝恩。
崔義俊知道這馬友明是有本事的,幾次在秋圍上奪過名次,加上是宋墨引薦的,對馬友明倒也客氣,點了點頭,問了個好。
馬友明素來瞧不起這些鬮奴,但見人家客客氣氣的,自家自然也不能失了禮數。
兩人見過了禮,崔義俊笑道:“太子殿下交待過,讓世子爺不必去謝恩了。若是那天得閑,太子殿下就去叨擾世子爺一杯喜酒;若是不得閑,等哪天有了空,請世子爺和世子夫人一起到宮裏來喝杯茶,世子夫人正好來給太子妃請個安。”說罷,上前幾步,和宋墨低語道,“皇上正留了太子殿下一起用晚膳。”
皇上的病情並不穩定。
宋墨朝他明了地笑了笑,道:“有勞公公了。”塞了兩個封紅給他。
“不客氣,不客氣!”崔義俊還真沒和宋墨客氣,收了封紅,掏出個癟癟的荷包遞給了宋墨,“世子爺,過兩天就是您大喜的日子,奴婢還要侍候主子,隻怕沒空去道賀了,這是奴婢的一點心意,還請世子爺不要嫌棄。”
馬友明強忍著才沒有露出不屑的表情來。
宋墨卻是麵色如常,笑著接了荷包,說著些“若是得空,一定要去喝杯喜酒”的話,顧玉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遠遠地就喊著“天賜哥”。
崔義俊一看是顧玉這個混世魔王,臉色微變,匆匆地給顧玉行了個禮,領著兩個小內侍一溜煙地跑了。
顧玉奇道:“這個崔便宜是不是又幹了什麼好事?怎麼見著我就跑?”
崔義俊喜歡占小便宜,勳貴世家的子弟都知道,大家私底下都喜歡喊他“崔便宜”。
宋墨息事寧人地將荷包塞進了衣袖,問顧玉:“皇後娘娘準你出宮了嗎?”
顧玉點頭:“讓我到時候和你一起回宮。”
宋墨吩咐顧玉和馬友明打招呼。
顧玉不情不願地喊了聲“馬大人”。
或許是因為在宮裏,馬友明要維持形象,或許是宋墨之前的話讓他有些心不在焉,他這次倒沒有捉弄顧玉,笑著朝顧玉微微頷首,很是客氣。
顧玉心中有事,懶得理會馬友明,拉著宋墨出了宮。
英國公府的馬車早得了信,在宮門外候著。
顧玉率先跳上了馬車,等宋墨坐定,他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翻牆聽到的事告訴了宋墨。
竇昭,竟然還放印子錢!
難怪那陳曲水對廟堂之事那麼熟悉了,想必和那些低層的官員來往甚密。
竇昭,為什麼要這樣?
還有那個日盛銀樓,她為什麼不看好它的前景?寧願不要五萬兩銀子的私房錢,也執意要竇七老爺退股呢?
這一刻,宋墨突然想見到竇昭,把心中的困惑都問個清楚,哪裏還顧得上和顧玉說什麼,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把要說的話說了出來,堵在顧玉胸口的大石頭落了地,他如釋重負,想著這件事宋墨肯定會拿個主意的,也不管宋墨怎樣行事了,跟著宋墨回了英國公府。
宋墨的伯父宋茂春、叔叔宋逢春和宋同春,正和宋宜春說說笑笑地議著明天催妝的事,聽說宋墨回來了,宋茂春對宋宜春道:“天賜肯定也有些朋友,除了欽兒和鐸兒,不如讓天賜請幾個朋友跟著一起去催妝,這樣也熱鬧些。”
好像驅逐宋墨出族的事從來都不曾發生過似的,語氣十分的親昵。
宋逢春聽著有些不高興了,道:“我們均兒今年也不小了,正好和諸位兄長一起去長長見識,不如讓他也跟著一起去催妝吧?”
英國公府辦喜事,京都的王公大臣都會來道賀,正是讓小字輩們在那些大人們麵前露露臉、混個臉熟的時候,憑什麼單單把他的兒子落下?老大已經討了二哥不少好處了!
宋茂春也打得是同樣的主意,他笑道:“均兒年紀還小……”
這種老生常談,宋宜春根本不想聽,他覺得宋茂春的主意不錯,正好讓大家看看,他們父子並無什麼不和之事。
他吩咐呂正:“請世子過來說話。”
呂正應聲而去,不一會,又折了回來,稟道:“世子爺說,顧公子正在府上做客,他一時走不開,等顧公子走了,他立刻來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