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學馳等人又是轉了10幾分鍾,始終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
台下的人抓耳撓腮,難不成,這方玉璽還有隱情不成?
又過了五分鍾,柳學馳才恍惚道:“才疏學淺,才疏學淺啊!
我依然沒法看透這方玉璽的來曆!
其形製,以及玉質的年代來綜合判定,是唐末時期的玉璽形製。
從尺寸上來看:
漢朝玉璽:大約10到20厘米左右。
唐朝玉璽:大約8到15厘米左右。
宋朝玉璽:大約6到12厘米左右。
這方玉璽10厘米多一些些,也確實符合唐朝的一個形製。
再看下方刻字,是唐朝八寶璽中的受命玉璽!
用來修封禪、禮神祇!
種種跡象都表明,是唐朝末期的帝王玉璽沒錯。
可問題又來了!
它給我的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有點說不上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清朝玉質包裹的原因,導致這方玉璽的玉璽沁色,有點……”
柳學馳說到這裏,就停了下來,那種感覺不怎麼說得出來。
南夜也一直在一旁觀察,從玉質片脫落那一刻,他的眼神就無法逃離。
如今看到內層玉璽的一個形態,更讓他確定了內心的想法。
他補充了柳學馳的話:“是唐末時期的玉璽,但是看起來有點新!”
聽到南夜的話,柳學馳瞬間一抹亮光閃過。
“沒錯,就是這點,有點新!”
柳學馳的話,再度讓大夥感到迷糊:
【不是,什麼跟什麼,我怎麼越來越聽不懂了呢?】
【是唐末的玉璽,但看起來又有點新,這是什麼奇葩描述啊!】
【所以說,這玩意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應該是真的,畢竟是被清朝的玉質所包裹,裏麵的東西怎麼也得是清朝之前的東西!
等等,有沒有一種可能,內層玉璽是仿製唐朝玉璽,然後覺得假,又包裹了一層清朝玉璽?】
很多人都往這邊猜測!
兩層玉璽都是假的,都是清朝時期的工藝仿製品!
不得不說,這個可能性極高!
難道是空歡喜一場?
柳學馳自然也聽到周圍人的討論,和幾位老學究又商討了一下,否定了這個理論。
“不對!
這玉質就是唐朝時期玉質。
這點做不了假!
不過!
按理說,唐朝的玉璽,無論如何,也不該這般新才對,沁色不對也就罷了。
但它更像是一個沒人把玩過的玉璽!
它給我的一種感覺,就像是從製作出來那一刻,就一直被保存下來,也沒有經過土壤的洗刷,隻是單一留下歲月的洗禮。
很有可能,這方玉璽從被製作出來那一刻,就一直被珍藏在箱子,或者木盒裏!”
他們幾人更傾向於這方玉璽不是埋在墓裏,或者土裏,而是被人一直放在木盒裏保存至清朝。
可能嗎?
唐末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
如果說玉璽跟新的一樣,那也太不現實了吧?
觀眾也終於明白柳學馳等人的為難之處了。
就一方玉璽,竟然矛盾重重。
最後,大家又將目光轉向了南夜,畢竟這家夥剛才可是非常篤定地砸了玉璽一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