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他們也為了他們的神奔波,可是長期沒有得到回應,他們也意識到了他們也隻不過是棄子罷了。

漸漸的,他們見證了神明失去意識後漫無目的的流浪,現在終於迎來了終焉之刻。

苦笑地對一旁魔猿族長說道:“倘若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為了神而拚命嗎?”

魔猿族長憤慨的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神明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再來一次,我絕不會選擇之前的道路。”

而另外一旁的岩蜥族長卻說:“罷了,隻是放不下孩子們,如果現在真的有神明能救贖我們,再信一次神又如何?”

隻是話音剛落,天地變動,在一陣劇烈的搖晃過後,他們驚訝的發現,神界的神韻居然穩定了下來。

緊接著,腦海當中,銘刻在記憶深處那條戒律:神明,@%¥,乃天地造世神,至高無上。

居然變成了:神明,\\u0026¥%@,創造天地。

兩句截然不同的話,讓所有人頓時意識到,好家夥,好像神國被合並了。

感受到這一切,魔猿族長立刻嚇出一身冷汗,自己隻不過口嗨兩聲,不會被神聽到吧?

千萬不要好不容易得救了,結果因為得罪了人,一下子又給滿門抄斬,那才真的是哭都來不及。

然而,其他兩個也不好受,倘若魔猿族長,剛剛說的那些話,被新來的這個神明聽到了,一個不小心被誅連十族,把自己兩個也給噶了,那才真的要難受死。

在他們印象中,神明就是殘暴恐懼無所不能的化身,不過也是,等了好一會兒,感受到沒有什麼變化,才鬆了口氣。

感應著這一屆神明的真名,疑惑的開口,按理來說,每一個神明都應該有真名,銘刻在內心的戒律,應當是強調至高無上的。

可是感受著這些戒律,卻一條比一條離譜。

比如這一條,[神說:予人與魚不如予人與漁。]

又或者是[天地神造,日月更迭,豈可兵戈相見?]

[非禮祭,界無安。]

看著這一條條的戒律,眾人陷入了沉思。

照理來說,戒律的誕生一定是非常嚴謹的,必然是發生了什麼才會出現相應的戒律,可是“豈可兵戈相見”什麼意思?

難不成這裏的生靈曾經嚐試過挑戰神的權威?

看到這裏,眾人也是不由得歎了口氣,怎麼會有這麼愚蠢的生靈呢?

他們還記得,當初在他們原來的神國可是誕生了五個種族的。

至於後來為什麼變成了三個,就是因為一開始有兩個種族抗拒內心的戒律發起了進攻。

表麵上看起來神並沒有太大的反應,隻是心平氣和的安排好了任務,並且傳播起了信仰。

至於後來嘛,反正那兩個種族總是會因為左腳邁出房門,而受到一兩道神罰。

隻不過嘛,他們至今也沒有想通,下半身是魚尾的鮫人究竟是怎樣左腳邁出房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