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傳說中的大哥大(1 / 1)

第二天請好了假,我跟爸爸來到了市裏的營業大廳給家裏安裝電話,選好了號碼準備回家,業務員又像我們推薦了大哥大,說起大哥大想起來還真想笑,記得以前有人打架找不到武器就拿大哥大當武器的人賊多,專門往頭上招呼,反正也像磚頭;

1987年進入中國的移動電話,無疑成了加速人們信息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移大哥大動電話剛剛進入大陸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名稱,叫“大哥大”。這其實是香港廣東一帶,稱呼幫會頭目的諧音。幫會一般管小頭目叫大哥,而龍頭老大自然叫“大哥大”了。據說,手機獲得此名稱,和影星洪金寶還有一些關係。洪金寶當年風頭正健,是香港較早擁有移動電話的人,他在片場當導演時,移動電話更是從不離手,並常用手機發號施令。洪金寶本來就是香港影壇大師兄級的人物,別人尊稱他為大哥大。因他拿手機的照片見報多了,香港媒體索性用“大哥大”來稱呼手機,並由此叫開來。無論此源頭是否屬實,“大哥大”這三個字所攜帶的信息是明確的,在那個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對於不久前還認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國人來說,它所帶來的震撼是必然的。這不僅因為它的昂貴,也因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這種重量級的移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後,隻能維持30分鍾通話。雖然如此,大哥大還是非常緊俏。

中國第一個擁有手機的用戶叫徐峰,如今是廣東中海集團董事長。他回憶道:“1987年11月2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雖然購買模擬手機花費了2萬元,入網費6000元,但是手機解決了我進行貿易洽談的急需,幫助我成為市場經濟第一批受益者。”讓摩托羅拉公司也沒有料到的是,大哥大很快就得到了當時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的青睞。由於大哥大身軀龐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商界大哥級的人物,物隨主貴,很快成為身份顯赫的象征。那年頭,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也很少心生羨慕。那時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也以為是公家車,遠遠不如大哥大那麼耀眼。很快人們以擁有大哥大為榮,開始了一種炫耀攀比式的消費。

性格外向的人,會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飯喝茶談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個富貴的籌碼和權杖,立刻會獲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談判也因此變得輕鬆。性格收斂的人,會將大哥大放在擦得錚亮的老板包中,老板包夾在腋下。適當時拿出來,拉出長長的天線,花上一元一分鍾的話費,在人群裏喊上一句:“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便引來無數驚羨的目光。那個年代的人們很淳樸,從不隱藏自己對別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開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時間,梳大背頭、抹發膠、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當年人們一絲一毫也不會料想到,在20多年以後的今天,就連街邊拾荒者手裏都會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手機。雖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長天線已定格在了曆史的長卷中,但那些妙趣橫生的場景,仍值得人們反複品味。因為橫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經把中國人的生活引向一個新境界。

我市移動電話網始建於1989年。1989年2月,移動公司引進了瑞典愛立信公司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設備,5月底,我市首個模擬移動電話基站——金城基站投入運營,開通了14個信道,成為全市無線電話通信的開端。移動通信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手機設備和號碼資源都是稀缺的,不僅價格高高在上,而且需要等待號碼資源的分配。當時,購買並安裝一台“大哥大”的價格大約是2.4萬元,其中初裝費是6000元/台,手機號碼是“906”開頭的7位數號碼。盡管“大哥大”價格不菲,但隨著金城市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三來一補”企業的迅猛發展,市場需求依舊很旺,在困難的情況下,金城通信基站的建設卻未停下向前的腳步。1989年10月,全市第二個模擬移動電話基站在虎門誕生,開通7個信道,容量為500戶;1990年,金城、福山兩個基站分別擴容8個信道和5個信道,年內全市移動電話用戶發展到500多戶;1991年至1992年,兩個基站再次擴容,裝機容量達4500門;1992年,我市又新建成了6個模擬電話基站,移動電話信號基本覆蓋到全市。

回顧完完大哥大的曆史,雖然我不怎麼喜歡,但是現在貌似沒別的產品,我還是決定買上三個,爸爸拿一個,我一個,再送一個給雪兒,第一以後有人找我的話我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第二我肯定不會安穩的讀到小學畢業,我準備這個學期完了之後就休學到香港去,準備發展。到時候我想雪兒的時候我就可以給雪兒打電話,以解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