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這等事還需要刑部審問一下,複查一下,畢竟孟南柯他們的身份不適合查案審案。
不過幾位大臣也都是人精,眼看著李世民完全相信奏折和口供,就不再提複查的事。
畢竟,奏折上麵有金吾衛於生利的簽名。
那可是皇帝的親信心腹,應該不會欺騙李世民的。
李世民點點頭,這也是他看過奏折和口供之後本來打算如此做的。
可是,他拿起手邊單獨的一張紙。
“臣孟南柯啟奏陛下:臣呈上的這些口供,陛下必然龍顏大怒,會處決許多人。
但我大唐如今人口稀少,百姓困苦,許多基礎建設非常差。
何不留下這些人,判他們終身勞役,遇赦不赦,讓他們去挖礦、修路、興修水利等。
如此不但可懲罰他們,還能減輕百姓們的徭役之苦,替我大唐強大做點貢獻,這可比直接殺了他們要強許多。
比如從長安到洛南,有一段路隻有四五尺寬,車輛難行。以後要生產大量鋼鐵,就需要大量煤炭,這將會有很多車輛從此路過。所以這段路必須擴寬,這可是非常大的工程。
陛下何不趁此機會,把所有死刑犯改判,讓他們修這條路,豈不兩全其美?”
孟南柯啊孟南柯,你可是給朕出了個難題。
如果此例一開,以後再有人意圖謀反,是不是也要這樣判?
這樣判,會不會有什麼隱患?
思索再三,最後還是決定按照孟南柯所奏,畢竟,他說的很有道理。
大唐人口太少了,從大隋五千多萬人,到如今登記在冊的也不過剛剛一千萬出頭。
這其中肯定有許多隱戶,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不少隱匿人口,還有無數寺廟也有不少隱匿沒有登記的,還有躲避戰亂的。
但就算如此,也不過兩千多萬人口。
而且多年戰亂,許多道路、水利、田地等都有荒廢的。
特別是有些河流需要疏通河道,要不然會發生洪澇災害,河流決堤毀壞無數良田。有些道路需要修複,要不然都沒法正常通行。
如果都征發徭役,又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影響農事。
既然如此,就聽他一回,盡量不殺人吧。
“馬家作惡多端、殘害百姓,私鑄兵器、意圖謀反,本該誅滅九族。
不過如今大唐人口太少,又有許多道路河流等基礎建設需要修繕疏通。
朕為了避免征發徭役會增加百姓負擔,所以朕格外開恩,免除他們的死刑,判他們終生勞役,遇赦不赦。
洛南縣令沈昌隆貪汙受賄、殘害百姓、私盜官倉,判終生勞役,遇赦不赦。
縣丞紀元江,為虎作倀,貪贓枉法,勞役二十年,以贖其罪。
其他官吏衙役作惡者,按照情節各處不等時間勞役。”
眾大臣都愣了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意圖謀反都不用死了嗎?
不過房玄齡和杜如晦微微思索了一番,卻覺得這樣做對大唐有很大的好處。
這樣一來,就可以讓本該死刑的人修繕道路疏通河道,還省的征發徭役,百姓們可以多少減輕點壓力。
百姓把精力放在田地上,也能多產點糧食,百姓生活會好過很多,大唐也會更富足強大。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隨後也有不少人想明白了,跟著高呼陛下聖明。
李世民站起身,微微一笑。
看來,孟南柯這個辦法真的不錯。
“既如此,把所有牢裏判了死刑的犯人,也都改判成終生勞役,遇赦不赦。讓他們為大唐強盛強大,做點貢獻吧。”
眾大臣又是一頓誇。
“陛下聖明。”
然後李世民把孟南柯所說的擴寬那段山路的事說了一下,吩咐下去,所有這些勞役首先去擴寬那段路。
這些大臣有的就不理解了。
這麼多地方需要修繕,怎麼去這裏擴寬山路,去疏通一下大河河道也比修一條山路強吧?
所以很多大臣紛紛開口,各種提議建議。
李世民現在還不想所有人都知道能有個年產百萬斤鐵的作坊,要不然會很快被各個國家都知道的。
所以他一錘定音,就是這條路。
等散了朝會,他把幾位宰相和尚書們留下,去了書房,把孟南柯在洛南那邊建造鋼鐵冶煉作坊的事情和他們說了。
這些重臣非常驚訝驚喜,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太好了。
有了曲轅犁,有了土豆等作物,再有了年產百萬斤鋼鐵,大唐還怕誰?
很快,大唐就會國富民強,到時候就可以解決突厥和高麗,順帶著滅了吐穀渾,把疆域擴大幾千上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