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大旱,連續兩個多月沒有下雨。
幸好有了翻車筒車,大部分的田地,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除了一些遠離河流的田地,其他的田地都要進入成熟期了。
小麥已經開始泛黃,那沉甸甸的麥穗,預示著豐收的前景。
關中不但扛過了旱情,還有可能大豐收。
因此,作為進獻翻車筒車的孟南柯,被李世民賞了十萬金,絹百匹,外加口頭表揚一次。
十萬金,也就一百貫銅錢,可不是十萬兩黃金。
朝廷的封賞孟南柯也沒怎麼看在眼裏,如今他可不是剛來大唐身無分文的時候。
關中的那些老百姓們,對他打心眼裏感激感恩。
這些最樸實的百姓,最記得住的,就是誰對他們好。
如果不是有了翻車筒車抗旱,說不定整個關中大部分田地都要減產,甚至絕收。
如果是那樣,這些百姓估計又要賣兒賣女,逃荒要飯,甚至餓死路邊。
所以孟南柯對他們,有大恩,甚至算是有活命之恩。
轉眼之間,已到了五月中旬。
孟南柯種的都是冬小麥,已經成熟了,比其他農戶要早二十多天。
在大唐,糧食可是重中之重,即使孟南柯,也要重視此事。
他派出譚卓遠、田林、秦東三個管家,分別到涇陽、藍田、新豐,去督促、協調夏收。
這三個地方如今都各有一個村子,住著他的那些種地的人。
涇陽和藍田條件稍微差點,都是磚瓦房,但是麵積比較小。
他們畢竟是奴隸,能住上磚瓦房,吃飽飯,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三個村子裏各有一個巨大的廣場,涇陽二十多畝,藍田四五十畝,新豐十多畝。
這個廣場是水泥硬化了的,就是準備收莊稼的時候在這裏晾曬脫粒。
為了搶收,孟南柯把許家村這邊的人全部分到這三個地方,又從水泥窯那邊臨時抽調了三千人。
七千多人,經過五天時間,起早貪黑的辛苦勞作,把四萬三千多畝地收割完畢,並且運到了三個廣場晾曬。
然後讓水泥窯的人回去繼續工作,那邊不能長期缺少這麼多人。
修路所需要的水泥和石灰,每天可都是巨量的,一旦發生材料不夠用的情況,那可是耽誤幾萬人的工程進度。
留下其他四千多人,每天翻曬廣場上的麥子,讓它們早日幹透了,才可以脫粒。
農曆五月下旬,已經非常熱了,太陽也比較大,曬的很快。
連續曬了三天,這些麥子幹透了。
所有的牛拉著石滾,開始碾場,進行脫粒。
至於為何不用收割機,為何不用脫粒機,孟南柯隻是覺得時機未到。
有些事情,讓人一點點接受,可能會更好一點。
就像後世,如果你有能力,直接拿出一艘宇宙飛船,你看看國家是對你感恩,還是什麼其他態度。
太過超前,並不是好事。
至於為何他給親衛配備現代武器,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
盧家和王家曾經送過來兩千五百頭牛,他自己又陸續買了近千頭,這麼多牛碾場也是很快的。
碾完後,趁著風揚場,分離麥糠。
從收割,到把麥子曬幹入庫,一共用了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