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後,吐穀渾方向首先傳回好消息。
侯君集、李道宗、李神通、張公瑾、鄭仁泰,各自領軍,一路往西,直接打到且末、高昌一帶。
吐穀渾的東邊,伏允的大兒子慕容順在大唐軍隊剛剛抵達邊境,他就率部投降,臣服大唐,任憑處置。
他從一開始就比較親近大唐,如果不是當年伏允非要出兵入侵大唐,他絕對不會和大唐為敵。
如今大唐氣勢洶洶主動發兵過來,肯定是要報仇,吐穀渾估計很難保全了。
為了避免那些無辜的百姓們被戰爭牽連而遭遇殺身之禍,他放棄了抵抗。
侯君集和其他將領商議過後,決定接受他的投降。
並且還讓慕容順選出兩萬精銳,仍然由他帶領,跟隨唐軍一起往西進攻。
他們在鄯善擊敗了達延芒結波組織的十萬大軍,擊殺了這位在伏允死後就自立為王,稱自己為吐穀渾可汗的伏允的二兒子。
達延芒結波的十萬軍隊,或被殺或被俘,吐穀渾已經平定。
至於如何處理慕容順,以及那些吐穀渾的軍隊和百姓,就不是侯君集他們的事兒了。
收到前線的戰報,李世民和朝廷大臣們馬上商討,該怎麼處理吐穀渾的事情。
最後李世民決定,慕容順封大唐鄯善郡王,入長安定居。
吐穀渾並入大唐,成為大唐河西道。
有關內道、河南道、淮南道已經同意移民的百姓,即日起,由朝廷幫忙,開始往河西道移民。
本次移民共有四萬多戶,約二十多萬人。
他們將分布在原來吐穀渾的各個城市和村落,和吐穀渾人混居,教導他們耕種,讓他們早日順利融入大唐。
並且李世民趁機會,把朝堂上一些人明升暗降,派往河西道,治理地方。
在河西道和且末、高昌一帶邊境,留下來改名為河西軍的原吐穀渾慕容順的兩萬精銳,以及兩萬大唐軍隊駐守在幾個城池,守護邊境。
剩下的大軍,將帶著俘虜的六七萬達延芒結波的軍隊,返回長安。
那些俘虜,將會勞役五年,以作贖罪。
又過了五天,突厥前線也傳回來好消息。
李靖、秦瓊、李孝恭、劉宏基、段誌玄他們各自率領大軍,將北邊草原挨個清掃了一遍。
突厥人組織的二十多萬大軍,被屠殺了近半,其他人全部投降被俘。
另外還有上百個大小部落,三十多萬牧民,被驅趕著全部集中在靈州和豐州一帶,等著朝廷處置。
頡利可汗和突利被活捉,已經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自此,東突厥已經滅亡。
得到這份戰報,李世民和眾大臣大喜。
突厥和吐穀渾可不一樣,這個可是盤踞北方的大患,實力勢力一度比大隋和大唐還要強大,屢屢進犯中原,殺人放火,搶劫物資,劫掠人口。
北方邊境的那些百姓,可是吃夠了突厥的苦難。
如今,這個大患終於被鏟除消滅了。
大唐北方的百姓再也不用擔心突然有突厥大軍過來打草穀,對他們燒殺搶掠了,他們終於可以過上和平穩定的生活。
李世民吩咐各位大臣,把早就研究好的,也早就動員過的,關內道和河東道的那些同意移民過去的百姓們,開始做最後的登記。
突厥那邊和吐穀渾不一樣,這裏很少有城池,這裏的部落牧民都是住在帳篷裏,隨著時間逐草而生。
如今已經十一月,到了冬天了。
沒有住的地方安置移民,天寒地凍的,總不能讓百姓過去被凍死。
現在可不是移民過去的好時機,就先把人登記在冊,等著過了年一開春,再把這些人移民到河套地區,還有豐州、朔州、雲州北邊。
到時候,朝廷會在這些地方建造幾個城池,和一些村落定居點,保證移民過去有地方安置。
至於突厥人,那些戰俘會挑選出來三萬精銳編成一支軍隊,改名為安北軍,讓他們為大唐征戰疆場。
剩下的戰俘會勞役十年贖罪,十年後再放其自由,成為大唐的子民。
那些普通牧民,會把他們打散了,重新登記在冊,分散開各個城池和村落定居點。